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脏疾病bcl-2、bax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u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单个核细胞bcl-2、bax的干预作用,探讨糖肾康颗粒对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治疗作用的机理,进一步为中医药防治DK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另设1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糖肾康颗粒,10g/袋;用法:1袋/次,3次/日,温开水冲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UACR、24h UPro、肾功能、血糖及血单个核细胞bcl-2、bax等变化情况。正常组仅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l-2、bax。结果:1.DKD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各为82.86%、57.14%,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效果更加显著(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各为88.57%、62.86%,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效果更加显著(P<0.05)。3.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统计学中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皆明显降低(P<0.05与P<0.01);从下降幅度方面看,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UACR、24h UPro: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皆显著降低(P<0.05与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5.血肌酐(Scr)、e GFR、FPG、2h PG: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统计学中均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统计学中均没有明显差别(P>0.05)。6.血单个核细胞bcl-2、bax:治疗前两组患者与正常组相比,血单个核细胞bcl-2均显著降低(P<0.01)、bax均显著升高(P<0.01),而两组患者间比较统计学中均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单个核细胞bcl-2均明显升高(P<0.05和P<0.01),bax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1)。结论:1.糖肾康颗粒可以很明显的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2.DKD患者血单个核细胞bax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而bcl-2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这可能正是DKD发病机制之一。3.糖肾康颗粒能够显著改善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血单个核细胞bax、bcl-2表达水平,这可能正是糖肾康颗粒干预治疗DKD的机理之一。目的:观察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脏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调控,进一步阐明糖肾康颗粒对DKD治疗作用的机理,为其临床运用提供证据。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糖肾康组10只、缬沙坦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0只大鼠都通过手术切除单肾,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以及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DK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糖肾康组。糖肾康组给予糖肾康颗粒水溶液灌胃;缬沙坦组将缬沙坦胶囊混于水溶液中灌胃。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大鼠在DK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时间为8周。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bcl-2、bax表达量;电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1.UACR、24h UPro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表现出明显差异性(P<0.01);对比模型组,缬沙坦组和糖肾康组都降低,差异均显著(P<0.01);糖肾康组与缬沙坦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BUN、Scr比较:各组之间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组织中bcl-2、ba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cl-2降低,bax升高,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康组、缬沙坦组肾组织中bax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均明显升高,均有明显性差异(P<0.01);糖肾康组与缬沙坦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1)肾组织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左肾大小形状未见明显变化,颜色正常(偏暗红)。模型组大鼠的左肾相较正常组体积明显变大。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均较正常组增大,但均较模型组缩小。(2)电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BM明显增厚、足突融合,甚至消失。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大鼠GBM稍增厚、足突轻度融合,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糖肾康组与缬沙坦组未见明显不同,两组与正常组相比,GBM略增厚,足突轻度融合。结论:1.糖肾康能明显改善DKD大鼠的生存质量,减少DKD大鼠UACR、尿蛋白水平。2.DKD大鼠肾组织中bcl-2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bax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表明bcl-2、bax参与了DKD的发病过程。3.糖肾康颗粒能够显著上调肾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糖肾康颗粒治疗DKD的作用机制之一。4.糖肾康颗粒能改善DKD大鼠肾脏病理表现。
其他文献
1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评分及IBS-QOL评分,以初步评价温针灸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2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纳入的60例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所取的穴位相同,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组选用温针灸法,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连续针灸6天为1疗程,共4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徐氏保胎方联合地屈孕酮对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血清β-h CG、P、E2、T淋巴细胞亚群等检测指标的影响,客观分析并评价徐氏保胎方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该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妇科临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
目的:主要用于研究芜湖市中医医院国家专利中成药复方参术健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效果,从临床症状、黏膜病理组织表现等多方面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相比是否具有确切疗效。探索祖国传统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促进中国传统医学原创诊治的长足发展。方法:纳入65例,脱落5例,受试者为60例脾胃虚弱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等分分组,西药组服用叶酸片(必要时根据患者症状加入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大杼穴针刺运动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JOA评分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以期在临床上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再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等要求的60例门诊及住院的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他们分为运动针刺组(观察组)和口服西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布
1目的基于肝藏魂理论,探讨双合枣仁颗粒治疗焦虑性失眠(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疗效,拓展双合枣仁颗粒适应症的研究,旨在为焦虑性失眠患者探索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2方法收集100例就诊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的诊断为焦虑性失眠(肝郁化火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将100名患者平均分至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舒肝解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则是予以舒肝解郁胶囊联合使用双合枣仁颗粒治疗,两组治
1目的:以临床上重症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气阴两虚痰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痰为治疗原则,选用参麦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及我院院内制剂咳喘平颗粒为治疗药物,与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通过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及血清可溶性清道夫受体163(soluble Cluster Differenti ation 163,sCD163)及相
目的:观察清肺宁络饮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E/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完成筛选表及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依据随机数字法将60例合格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抗感染、化痰),观察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清肺宁络饮。以14天为一个疗程,设计相关临床量表,观察并记录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炎症指标(WBC、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模式对于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21年0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芜湖市中医院、马鞍山市中医院等医院就诊的34例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证属气阴两虚夹瘀型,接受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安罗替尼口服(8mg(或12m
1.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运用温阳化瘀解毒法(药物选择:参附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重连口服液)治疗脓毒症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生长刺激因子基因表达2蛋白(s ST2)、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这一治法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脓毒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2.研究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1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oll样受体(TLR7/9)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α等实验室指标、补体、免疫球蛋白、SLE-DAI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健脾滋肾法治疗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各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2方法2.1理论探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深入学习,探讨相关指标TLR7/9、IFN-α等与SLE发病、疾病活动度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