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实施,学生课堂参与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成为了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单纯讲课、学生单纯听课的课堂模式依然是主流,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缺乏。因此,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势在必行。首先是建立学生课堂参与评价机制,然后研究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尽可能地给出一些切实的建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完善了学生课堂参与评价模型,重点研究了城乡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参与特征的异同,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城乡学生提高课堂参与的一些策略。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本部分主要从学生的“非参与”现象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角度出发介绍英语课堂学生参与的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并确定了研究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在对国内外大量的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生课堂参与相关研究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从而找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在对学生参与相关概念的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学生课堂参与的内涵,并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设计。本研究从北京市城区和周边区县两所普通公立中学初二年级中选取313人作为被试,所选被试整体上平均成绩是相当的。本部分在前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总体说明,如:本研究中所用到的一些数学方法(因素分析法等)。并在课堂观察和问卷、访谈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英语课堂参与问卷,问卷这一测量工具的选择是研究方法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必要的预研究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研究数据不失真,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城市与乡村初中英语课堂参与特征比较研究。本部分对城市和乡村英语课堂参与特征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行为参与方面,城市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专研程度远高于乡村学生,但在专心和重复因子上要低于乡村学生;在认知参与方面,乡村学生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而城市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则比较擅长深层次学习,并且很独立,故其深层次因子和独立因子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在情感参与方面,不同于乡村学生,城市学生在英语课堂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为积极,觉得英语学习有趣,也乐于去进行课堂参与,但可能由于父母期望过高等因素,城市学生比乡村学生更为焦虑。 第四部分:城市与乡村初中英语课堂参与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在第三部分,我们已经看出城乡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特点有很大不同,本部分着重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由高到底排序):乡村学生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由高到底排序):学习能力因子(28.1%)、社会班级文化因子(15.6%)、教师素质因子(13.9%)、智商因子(13.3%)、家庭影响因子(13.2%)、,教师负面影响因子(11.5%)、教师正面影响因子(9.6%)、情商因子(3.6%)、及学校影响因子(2.6%)。 城市学生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由高到底排序):情商因子(27.9%)、家庭影响因子(23.1%)、教师负面影响因子(21%)、学习能力因子(14.7%)、教师素质因子(13.1%)、学校影响因子(10.5%)、社会班级文化影响因子(10.3%)及智商因子(10.2%)及教师正面影响因子(9%)。 第五部分:讨论与建议。根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对城乡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