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戏剧误读现象研究——以“五四”为中心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卜生自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五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使其在“五四”时期大红大紫,并由此形成了一股“易卜生热”。但长期起来,易卜生是被我们所误读的,其思想内质与舞台形式严重脱节。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翻译的问题、批评视野的导向等等,但这些因素的根源则在于“五四”知识分子现实功利性的诉求,从而导致了易卜生戏剧在“五四”时期就埋下了误读之根。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易卜生戏剧语言翻译进行研究。不同的翻译原则体现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文化观念以及对外来事物认知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种种的不同直观的体现在翻译的语言上,翻译语言的背后翻译家对易卜生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体现出了对易卜生戏剧理解的程度。这是一个环环紧扣的过程,所以说翻译语言是一个解开误读的重要切入点。第二章,着重探究批评视野中的易卜生。“五四”批评视野出于现实功利性的考虑,对易卜生做了“工具性”的诠释,导致了易卜生的思想内涵被无限夸大。一时间,思想成为了批判艺术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受其影响的中国话剧在“五四”落潮后也渐入窘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易卜生,并着手挖掘易卜生戏剧的深层次内涵。娜拉是易卜生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娜拉身上衍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导致易卜生戏剧被误读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娜拉的重新探寻,是解开误读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章,分析误读对中国话剧所产生的影响。中国话剧的“先天性不足”和易卜生戏剧的被误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话剧的命名、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倾向、中国话剧的兴衰等重要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易卜生戏剧误读现象的影响。二者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并相互渗透,互相制约。
其他文献
本文以对外汉语中的口语教学和文化教学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以理论为指导,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力图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一层层剖析,在研究中力图做到细
在阮诗的研究中,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本文首先廓清了传统研究中的两大误区:其一是认为阮籍是曹魏之忠臣、司马集团之反对者。其实“忠君”只是某些研究者的一个虚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非常富有艺术性,尤其是激励性的语言才能帮助学生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审美意识与情趣,增长智慧的目
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大型铸锻件行业标准化工作实际,2002年由德阳大型铸锻件研究所归口并管理的行业标准化工作安排如下: 1 做好推荐性大型铸锻件行业标准
赋作为有汉一代文学的主潮,与诗词等文学样式相比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汉赋研究相对薄弱。在目前的汉赋研究中,作家作品研究是热点,相比之下,对汉赋作家的比较研究较少。班氏家族从
学位
一年级拼音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语文各方面的学习,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试问,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不会用拼音发短信会怎样?如果使用Word文
近年来清代学术史研究渐成显学。但学者们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清初、晚清两个阶段,而关于清代中期“汉学”的相关研究,可深入发掘的地方尚多。本文即旨在对清代中后期“汉学
针对瓦斯地质参量岩层厚度效应系数计算复杂、工作量大且易出错的特点,提出了基于Excel-VBA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和VBA二次开发的编程思路,设计了程序计算界面,实现了岩层厚度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