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园城市视角下的都市农业规划研究——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速度加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随着城市人口容量的不断膨胀,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必然将会导致城市自然环境负担的加重,城市生态环境及其系统的破坏,城市发展问题也随之加重。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食物安全、空气污染等问题,更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都市农业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可供选择的最佳策略之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与此同时,现代田园城市作为我国田园城市理念实践与发展的一种新探索,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本文从以上背景出发,通过对现代田园城市运动实践的梳理,系统阐述了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背景、理论精髓;同时,对都市农业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以现代田园城市理论及都市农业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现代田园城市与都市农业的相互关系,即现代田园城市既对都市农业的规划和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拓展都市农业发展空间;而都市农业既是现代田园城市最直观的展示窗口,其发展又可以促进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以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的,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手段,从空间布局、产业耦联、生态结合、文化衔接四个角度分析研究了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方式。借助都市农业的空间融入和产业渗透,达到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的生态结合与文化衔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从而实现对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精髓在都市农业层面上的诠释。最后,通过引入实证,根据本文研究的两者耦合发展方式,探讨案例规划中的不足,也为我国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本文通过都市农业实践例证及其设计研究,从空间布局、产业耦合、生态结合和文化衔接四个方面对都市农业与城市发展耦合进行分析,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都市农业的发展中,农业应进一步融入城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形态和模式——都市农业将从更多的层面深入到城市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作为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同汽车产业相关的汽车制造、研发工厂和销售中心等在各个城市兴建。现代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环境中重要且敏感的区域,紧紧的联系着城市的生态、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兰州作为我国西北的重镇,黄河穿城而过,拥有得天独厚的黄河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具
住区形态是指住区整体及其内部构成要素的外在形状或表现形式,是住区特征的一项重要方面,住区形态特征也总是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从住区形态入手,对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是以某类(种)作物为主体,以其生产为基础,以产品加工为支撑,以开发农业景观、田园景观和旅游服务为依托的,集种植业、加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园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客货运输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合城乡大规模人员
学位
城市遗产的当代复兴中几乎都伴随着其空间公共性的提升。正是这一点,激发了城市遗产的空间活力,实现了城市遗产的空间价值,并且将来自历史的城市遗产与当代城市空间重新联系在一
原齐鲁大学校园作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产物,其校园形态受到了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和西方近代大学校园的双重影响,其校园形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亦反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起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教学相关
本文从分析中国当代建筑思潮的社会背景入手,在分析总结社会层面和建筑师个体层面困惑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讨论从建筑学自身出发所做出的解答,从而分析建筑本体思潮的探索历程,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