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抗炎和其免疫调节机制的动物模型研究。
方法:以2%卵蛋白为激发液,雾化吸入致敏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再将所有大鼠随机分组,分为B 组为模型组,即给予致敏造模,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C 组为喘可治高剂量治疗组, 即给予致敏造模后,以10ml/kg.d 喘可治注射治疗。D组为喘可治中剂量治疗组, 即给予致敏造模后,以5ml/kg.d 喘可治注射治疗。E组为喘可治小剂量治疗组, 即给予致敏造模后,以2.5ml/kg.d 喘可治注射治疗。F 组为地塞米松治疗组,即给予致敏造模后,肌肉注射地塞米松以0.5mg/kg.d治疗。另外设A 组为正常对照组,即仅给予饲养,不予致敏和治疗。对各组大鼠肺叶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其肺部的炎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大鼠外周血清中的IL-4和IFN-γ浓度,比较各组间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T调节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数量。
结果:肺部炎症病理结果显示,各高、中、小剂量喘可治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局部炎部的反应为轻、中度,表现为小区气管上皮黏膜破裂,局灶见纤毛倒伏,基底膜稍增厚,平滑肌增生不明显,淋巴滤泡形成量少。各高、中、小剂量喘可治治疗组血清IL-4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均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各喘可治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IL-4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与地塞米松治疗组也无显著性差异。各高、中、小剂量喘可治治疗组外周血IFN-γ浓度均有上升,其中高剂量喘可治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各喘可治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IL-4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与地塞米松治疗组也无显著性差异。高、中、低剂量喘可治治疗组CD4+CD25+ T细胞均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组剂量的治疗组组间无显著差异。高、中、低剂量喘可治治疗组NK细胞数量均有下降,但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三组喘可治治疗组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喘可治注射液作为一种具有温阳补肾的中药合剂,具有一定的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血IL-4、IFN-γ、CD4+CD25+ T细胞、NK细胞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Th1/Th2 失衡,影响Th0向Th1、Th2的分化过程,从而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