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毛刺征处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0例,术前行超声检查证实乳腺肿块周边有毛刺征,并在超声引导下于典型毛刺处穿刺活检获得组织条,所有乳腺癌肿块大体标本均行常规病理检查及ER、PR、HER-2、KI-67免疫组化检查,毛刺处病理组织条脱水、切片,进行常规染色,观察其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并与患者超声检查中毛刺特征做对比,探讨乳腺癌超声毛刺征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与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60例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缘呈毛刺征的乳腺癌患者中,50例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3例乳腺粘液癌、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2.60例毛刺处病理结果示,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轻度者20例,中度16例,重度24例。3.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PR、KI-67表达无相关性。4.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增生呈重度者组织学分级高,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9)。5.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癌灶大小相关,增生呈重度者癌灶较大,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0)。6.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ER及HER-2表达相关,增生重度者ER表达低,而HER-2表达高,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1=0.038,P2=0.029)。7.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增生重度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8)。8.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毛刺个数正相关,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结论:1.乳腺癌的毛刺是肿瘤-基质相互作用的超声声像表现,是肿瘤进展的基本机制,包括胶原纤维的增生及脂肪组织的浸润。2.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相关,胶原增生严重与高的组织学分级、ER阴性、HER-2阳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增生程度与超声表现中毛刺个数呈正相关,证实毛刺处胶原纤维增生可能预示乳腺癌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