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女性诗词中的昭君形象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清女性咏昭君诗和词为研究对象,对明清女性笔下的昭君形象进行专题研究。绪论部分,对明清女性咏昭君诗词的创作概况与研究意义进行简要概括,并对女性咏昭君诗词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梳理。第一章通过对昭君故事的梳理,考察昭君故事的成型与流变,集中讨论明清女性诗人对于昭君故事的接受与取舍,为后文分析女性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昭君形象作铺垫。第二章对明清女性笔下的昭君形象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将昭君形象分为三个类别:悲远嫁的传统怨女形象、九死未悔的忠臣形象和封侯麒麟阁的女英雄形象。通过对各类形象的讨论,集中阐释了每一类形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三章研究明清女性诗词中的意象经营与昭君形象的塑造,以怀抱琵琶的昭君作为昭君生前最典型的形象,以青冢作为昭君死后的纪念,因此,琵琶和青冢与昭君形象的塑造关系密切。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是从文本角度分析昭君形象所蕴含的内容。第四章以同时代男性诗人创作的昭君诗词为参照,从女性昭君诗悲情的深化和忠臣与英雄的赞歌两个角度来分析明清女性诗词中昭君的形象特色。对明清女性诗词中的昭君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女诗人的写作特色与情感特质,可以为明清女性写作研究提供一个经典案例。
其他文献
对历史的书写一直是莫言小说创作的重心。莫言历史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其对那些能够呼唤原始激情、人性与欲望场景的构建。莫言对历史的书写游走于虚构与现实之间,抛弃了对宏大
本文基于蒙古族著名诗人勒·敖斯尔的两部著作《勒·敖斯尔序言集》与《勒·敖斯尔自选文集》,旨在全面系统地探寻与追溯诗人勒·敖斯尔的诗学观点。本文由导论、第一章、第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关中国菜的英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重视菜单中的文化方面,着眼于中国文化特色的保留,而对于文化方面的过多强调造成了对
清代铜仁府女性自杀现象非常普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概括清代铜仁府女性自杀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女性自杀的比较,主要分析了清代铜仁府女性自杀
谢朓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但颇受争议的诗人之一。从南朝开始,历代诗歌评论家对谢朓其人其诗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由于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审美趣味、文学品位的差异,谢朓诗
明清女性自杀的数量大大超过以前各代.地处沿海的鲁、浙、粤三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然三省女性自杀的人数却相当惊人.本文通过对三省女性自杀案例分析认为,明清女性自杀以已
“山庄戏剧”从探索提出到现在有三十年的时间了,而作为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孙德民从事戏剧创作也有近五十年的时间了。在多年的创作中,孙德民和他的“山庄戏剧”均取得了相
本文以宗室词人赵师侠及其创作的《坦庵词》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南宋时期宗室词人的主要创作状况,来分析赵师侠的词风特点及其宗室身份对其词作内容与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的阶段特征对于中小家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老去,中小家族企业正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高峰期,代际传承不仅仅是企业产权
王灼是乾嘉时期最为活跃的桐城派作家之一,一生勤于写作,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人称其诗沉雄雅健,“卓然为一大宗”(1),又谓其文虽以方、刘为宗,却不失特色,能“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