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因素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一直困扰着理论界。本文试图研究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潜在原因。首先回顾封闭式基金的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理论研究概况。这些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1)从基金NAV的计算存在偏差的角度解释基金的折价现象2)从代理成本的角度解释基金的折价3)从纳税时机(taxtiming)的角度解释基金的折价4)从市场分割(segmentedmarkets)的角度解释基金的折价5)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解释。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基金折价的统计特征,然后着力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来探究其根源。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统计检验,发现国内外一些对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的传统阐释,有的根本不能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如市场分割理论、收益风险对应理论),有的则只能起到部分的解释作用(如业绩理论、资产流动性理论),而建立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之上的投资者情绪理论相对来说有较强的解释力。然后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并能发现,机构持有因素成为解释基金折价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业绩因素和规模因素。接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给予展望,即封闭式基金的发展,随着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经历盛衰,也会随着产品创新而富有生命力,不会走向没落。相应的,也针对目前存在的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通过对比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角度对开放式基金赎回进行了观察。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标准,经济的高速发展正不断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
本文首先对“国际金融中心理论”自19世纪末以来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回顾和评价,并注意到该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新的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之势越来越显著,研究、把握与运用这种交融的优势已成为理论研究界与应用界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亟待我们给出答案以引导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