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中国东北季风区的三江平原,属于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日益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有关全新世以来三江平原地区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研究,前人曾经做过一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泥炭展开的孢粉研究,而对古气候有重大影响的古火演化的研究较少,并且,由于缺乏长而连续的沉积记录载体和足够的测年数据,使得其在上千年尺度的区域及全球性对比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于三江平原西南的申家店沟谷泥炭地及东北部的洪河碟形洼地进行样品采集,以便对三江平原进行区域内异同研究及与全球的对比。对采集的申家店剖面和洪河柱芯样品,进行AMS14C测年获得可靠的年代模型,并进行高分辨率的炭屑分析,结合干密度、灰分含量等多项指标,重建三江平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火演化历史及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并通过与历史文献记录对比揭示研究地区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晚全新世以来各项环境代用指标反映的申家店地区的火演化历史及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7420-3519cal a B.P.,火的强度与频率具有明显的增大趋势,气候具有显著的变化,由冷干逐渐变暖湿,处于阶段性的迅速升温变暖状态;3519-1422cal a B.P.,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相对比较稳定,气候总体处于相对暖湿时期;1422-727cal a B.P.,火的发生变率较大,其中该阶段对应了全球变化的中世纪暖期的温暖时期,气候比现在温度还要高,处于相对更为暖湿时期;727cal a B.P.以来,火活动逐渐增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强烈。(2)洪河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火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呈现先增大而后减小的5个主要的波峰,期间伴随各种小的阶段性波动。火强度较大的阶段主要为:3534-2720cal a B.P.、2193-1855cal a B.P.、1070-905cal a B.P.、494-432cal a B.P.和216-154cal a B.P.。其气候演化呈现冷暖交替波动,前四个阶段的高峰值主要对应了气候的4次温暖期,而216-154cal a B.P.的强烈火活动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平原地区的炭屑记录主要揭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火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研究得出两个研究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过程总体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但由于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不同在某段时期表现出独特的的区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