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的轴向承载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格达组岩层在四川境内的西昌-攀枝花地区分布比较广泛,该岩层具有遇水泥化、软化和脱水开裂等特征,属极软岩类。对以该岩层为持力层的灌注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资料极少,现行各规范对极软岩中的桩基也没有明确完整的计算方法。 本论文主要根据西部交通科研项目“昔格达地层公路修建技术研究”子课题:“昔格达地层桩基承载性能试验研究”,并结合省级科研项目“西攀高速公路昔格达组泥岩层中钻孔桩提高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首先,依据攀枝花地区新九试桩工地的单桩轴向静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了昔格达岩层中各桩轴向力、侧摩阻和端阻力的分布和发挥规律;其次,对单桩承载力的预测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根据新九、蒲坝两地的荷载和位移实测资料,对昔格达岩层中单桩轴向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并分析比较了各种预测方法计算结果的特点,得出了能很好反映该岩层中单桩Q—S曲线真实情况的承载力预测方法;最后,在讨论现行规范对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侧摩阻和端阻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随着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发展,混凝土双向板的应用跨度日益增大,预测板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对于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
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是地下工程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因其地应力大、围岩岩性差等不良条件而成为了巷道支护中的难题。单一的支护形式在这种巷道中是不可行的,而采用联合支护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非饱和膨胀土的结构特征与结构强度研究”(批准号:40374047)为依托,以广西宁明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应用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桩基础从沿海到内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桩、土与上部结构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建立铅芯橡胶支座考虑小应变特性的剪切弹塑性恢复力模型;(2)研究建立橡胶支座的拉伸弹塑性模型;(3)进行橡胶支座力学性能静力试验研究,验证所提出
在诸种灾害中,火灾是最危险、最常见、最具有毁灭性的一种。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建筑物高层化、大规模化及用途的复合化,火灾发生因素随之增加,火灾规模也日趋扩大。钢结构作为
由于冷弯薄壁型钢具有质“轻”而受力状况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低层住宅和别墅,并形成了工业化生产。随着轻钢住宅的迅速发展,冷弯薄壁型钢桁架作为住宅的屋面
大中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箱型截面,由于箱梁薄壁效应的经典算法较为复杂,同时一般在设计计算中采用的平面杆系计算软件不能考虑薄壁效应,故这样的计算结果无法反映
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是采用以砖混结构为主体,适当设置部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联合抗侧力结构体系,由于这种结构体系的大部分材料是砌体,因
将磁流变等智能材料引入土木工程结构减振控制领域,标志着结构减振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推动磁流变材料及其相关装置在结构减振控制中的应用,本文在对国内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