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A微乳液中棕榈酸和1,4-丁二醇的酯化反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棕榈酸/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微乳液中,研究了DBSA催化下棕榈酸和1,4-丁二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了棕榈酸1,4-丁二醇二酯。DBSA在反应过程中主要起到了双重催化作用:酸催化和微乳催化。首先DBSA含有一个磺酸基,是一种Bronsted酸催化剂能直接催化酯合成反应;DBSA又可作为表面活性剂,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即形成“W/O型微反应器”。反应生成的酯在油相,反应生成的水则不断转移到水相中,两种产物被隔开,加速了目标产物酯的形成,使得平衡更加倾向于产物。   产品通过FT-IR.1H-NMR和DSC表征,DSC测试结果表明棕榈酸1,4-丁二醇二酯的峰顶温度为65.8℃,相变焓为162.4kJ/kg。证明产品可以作为固液相变材料。考察了物料配比、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工艺条件:n(1,4-丁二醇):n(棕榈酸)=5:1;酯化时间2.5h;酯化温度70℃;n(DBSA):n(棕榈酸)=3:100。酯化率最高可达90.86%。   将DBSA催化体系与不同催化剂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DBSA构成的微乳液体系催化效果最好。并采用微波法和超声法进行这一微乳液反应。结果表明,微波可以极大增加反应速率;超声则降低了反应速率,两种方法对酯化率都没有明显影响。还分别研究了脂肪酸和二醇的碳数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酸碳数的增加,酯化率也增加但趋于平缓;而随着二醇碳数的增加,酯化率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本论文工作主要分两部分:单个共轭高分子聚苯撑乙炔(PPE)的光物理性质研究和共轭高分子PPE对半导体量子点发光的影响。   第一部分:单个共轭高分子PPE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学位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中国职工政研会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多样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6月19日,与首钢党委联合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国企改革发展研
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既保留了聚硅氧烷的耐高低温性、耐候性、脱模性、疏水性、生理惰性等,又赋予其新的特性,如对有机聚合物的相容性、耐溶剂性、耐腐蚀性等,因此引起人们极大的
学位
Cu-Mo合金是结合了Cu、Mo各自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材料、电触头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对Cu-Mo合金的高度致密化和低气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Cu-Mo合金常采用粉末冶金的工艺制备,粉末的质量影响着金属的性能。用溶胶凝胶法,以七钼酸铵、硝酸铜、柠檬酸为原料,氨水调节pH值,制备得到钼酸铜凝胶,经过煅烧处理得到Cu-Mo合金前驱体粉末CuMoO4-MoO3。采用差热
含1,3,5-三嗪环的聚合物和超分子由于其规整的结构及良好的耐热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含有三嗪单元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所显现出的优异的光电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然而
早在上世纪初,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就被用于生产丙酮和丁醇,但是二战后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使这种丙酮丁醇发酵工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年来,随着石油
利用树枝状PAMAM大分子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戊二醛偶联固定抗原,并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偶联上二抗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多酶标记二抗复合物做检测信号,构建了具有双重放大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不对称安息香缩合反应、分子内Stetter反应等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这些反应主要局限于氮杂环卡宾对醛的极性反转上,而通过卡宾对碳-碳双键的亲核加成启动的反应报
学位
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有机纳米材料因其重要的基础科研价值和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无机纳米材料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相比,有机纳米材料的研
学位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被称为“传感的十载”。功能纳米材料为灵敏的光学传感器制备提供了卓越的平台。这方面的大多数工作主要聚焦于不同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包括物理吸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