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离散型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基于客户需求和时间的竞争。由此,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为适应新的生产环境而广泛采用的生产模式。定制生产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使得产品的设计、制造变得更为复杂;加工设备、制造过程的柔性化,作业员工操作技术的全面化等,往往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产品定制程度的增加往往使得其加工难度相应增加,导致生产周期偏长;加工过程和生产工艺的差异化,使得产品加工时间更加难以准确预测。因此,如何快速准确估算大规模定制环境下机加工产品的加工时间是定制型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以信息挖掘为手段,以实地调研、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系统分析及建模等为研究方法,在大量信息数据中提取制造时间的影响因子,并对其归纳、分类、删减、合并等操作凝练出制造时间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识别关键影响因子,将其划分为产品加工难度、员工作业能力和定制因素三个模块,分别构建了工时估算模型及集成模型。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中第二、三、四、五是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一,大规模定制环境下机加工产品工时估算的总体研究。首先,分析了大规模定制的特征、种类以及其与大批量生产的差异;其次,阐释了信息挖掘的关键技术和挖掘流程;然后,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环境下机加工产品制造时间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对机加工产品制造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基于产品加工难度系数的工时估算方法。首先,从产品制造过程的角度,以信息挖掘为手段构建了产品加工难度评价体系;其次,运用了群决策理论和熵值法分别对评价专家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求解;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产品工时和加工难度系数进行拟合,确定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本章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第三,基于员工作业能力的工时估算方法。首先,利用信息挖掘方法分析员工作业能力评价指标信息,据此构建员工作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变精度粗糙集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而求出员工作业能力评估值;然后,运用回归分析寻求员工作业能力与工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本章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第四,基于定制因素的工时估算方法。首先,分析了定制需求中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描述了基于显性和隐性需求的定制产品研发流程;其次,定义了产品相对复杂度,并用相对复杂度概念表达产品的定制程度;然后运用Matlab拟合工具箱拟合出产品相对复杂度和工时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本章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第五,基于影响因子的多模型集成工时估算方法。首先,根据模型集成原则构建了多模型影响因子的信息矩阵,并据此计算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度;其次,根据影响因子对各模型的贡献度求解模型间距离;然后,运用反距离权重法求出各工时估算模型的权重,进而得出了集成模型;最后,对不同方法估算的工时结果进行了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