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存在溶解度低、难吸收等问题,给临床应用带来很大困难。三叶豆紫檀苷(Tri)是课题组从苦参总黄酮中分离得到含量较高的一类黄酮成分,又名红车轴草苷。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真菌活性[1-2],保肝、抗癌、抗血小板聚集、抑制SGLT2作用及雌激素样等作用[3-5]。然而,研究中发现Tri难溶于水且脂溶性也较差,属于生物药剂学IV类药物(BCS-IV),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严重影响疗效发挥。本研究在系统考察Tri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尝试联合应用磷脂复合物(PC)与自微乳技术(SMEDDS)制备磷脂复合物自微乳(TPC-SMEDDS),以期解决Tri不良的溶解性和渗透性问题,并最终提高生物利用度。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三叶豆紫檀苷的处方前研究采用HPLC法建立了 Tri的含量分析方法,绘制了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A=8E+06x-37028,r2=0.9998,浓度在0.031-0.31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测定了Tri在水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饱和溶解度。结果表明,Tri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饱和溶解度平均为0.0350mg/ml,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规定,溶解度为1/1000~1/10000 mg/ml的药物属于极微溶解,因此判断Tri为极微溶药物。采用摇瓶法测定Tri在pH1.2、7.0、7.4的正辛醇-水系统中的分配系数,结果显示1gPapp分别为0.2528,0.2923,0.2742,表明Tri脂溶性差。2三叶豆紫檀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溶剂为丙酮,反应温度为40℃。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药物与卵磷脂配比(A)、反应物浓度(B)、反应时间(C)对复合百分率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极差及方差分析结果,最后优选制备工艺处方为:反应物浓度为4mg/ml,药物与卵磷脂投料比为1:1.5(w/w),反应时间为3h。透射电镜下观察磷脂复合物形态,均呈球状或类球状。油水分配系数测定结果1gPapp分别为0.4303、0.458、0.366,水中饱和溶解度0.0388mg/ml。对Tri、卵磷脂、Tri与卵磷脂物理混合物及TPC进行UV、FT-IR、DSC表征。UV结果表明,TPC中Tri的发色基团结构未发生改变,推测Tri与卵磷脂的结合不是通过化学反应结合;FT-IR图谱中TPC的-OH峰从3300.8 cm-1蓝移到3373.4cm-1,推测可能是由于Tri的-OH与磷脂的季铵基电荷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空间位阻效应而导致的;DSC结果表明,TPC吸热峰的相变温度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Tri与卵磷脂之间的氢键缔合,从而形成不同于Tri与卵磷脂的峰。综上,Tri与卵磷脂间形成的是不同于物理混合的化合物,即卵磷脂复合物。3三叶豆紫檀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的制备及表征首先,采用HPLC法测定了 TPC在各种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饱和溶解度,初选配伍辅料。其次,以相溶性实验和自乳化效率实验以及绘制三元相图确定了 TPC-SMEDDS处方组成及用量范围。通过星点-效应面法,考察因素X1=油的百分重量和X2=乳化剂/助乳化剂对粒径、PDI、载药量的影响,以优化TPC-SMEDDS处方。结果确定最优处方为:Capryol 9043.65%,CremophorEL40:TranscoltHP 为 7.58,载药量为20mg,PDI为0.066,粒径为24nm。优化处方体外快速分散后生成粒径24.84±0.40nm、电位-15.42±0.62mv的微乳;透射电镜(TEM)下微乳呈均匀球状分布;稳定性实验表明TPC-SMEDDS 2个月内外观、粒径和电位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表明,TPC-SMEDDS在1Omin时Tri释放95%以上,为原料药的19倍,溶出速度明显提高。4药物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实验采用HPLC法建立Tri的含量测定方法。对Tri、TPC、TPC-SMEDDS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Tri、TPC、TPC-SMEDDS加于AP(apical,AP)侧给药3h后,Tri透过量仅为0.13μg,而TPC和TPC-SMEDDS的透过量分别为2.12μg、9.14μg;Tri累积透过百分率仅为0.65%,绝大部分Tri都保留在A面,表明Tri渗透性差,推测体内可能不易被小肠吸收,而TPC和TPC-SMEDDS的累积透过百分率分别为10.6%、45.69%。推测TPC能明显改善Tri的吸收。5三叶豆紫檀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制剂的药动学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Tri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线性回归方程Y=20061X-27726,r2=0.9988,在0.05-100μg/ml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线性。大鼠口服灌胃,分别给予Tri混悬液、TPC溶液、TPC-SMEDDS,于相应时间点眼眶取血0.4ml,采用甲醉沉淀蛋白法提取血浆样本中的药物,按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Tri的血药浓度,DAS2.0处理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Tri混悬液、TPC溶液和TPC-SMEDDS的约时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动力学特征。在给药剂量相同时,与原料药相比,TPC-SMEDDS在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了 5.11倍和3.88倍。结果表明,制成TPC-SMEDDS后,增加了药物的吸收,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大,生物利用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