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传系统中的极化干扰抵消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工程中对数据链路传输速率的要求日益提升,而频谱资源有限始终是制约通信速率提升的瓶颈。因此,提高通信频谱利用率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利用电磁波的极化特性来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信系统中利用电磁波极化信息提高频谱利用率主要有两种方式:双极化复用技术(CCDP,Co-Channel Dual Polarization)和极化调制技术(PM,Polarization Modulation)。由于信道特性不理想,极化复用技术会引入交叉极化干扰,需要采用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器(XPIC,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er)进行干扰消除。在极化调制技术中,大气中的降雨、冰晶等会引起去极化效应,影响通信性能,需要进行去极化补偿。本文以卫星高速数传系统为应用背景,针对两类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极化域技术各自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极化干扰抵消技术和信道去极化补偿技术。首先,论文介绍了电磁波极化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交叉极化信道模型和去极化信道模型,为本文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论文主要介绍了交叉极化干扰消除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并仿真分析了现有的基于相关性的干扰抵消算法、基于信道参数估计的干扰抵消算法和基于横向滤波的干扰抵消算法。针对现有的基于横向滤波的干扰抵消算法的不足,提出了适用于高速数传的基于SCS(Soft Constraint Satisfaction)算法的干扰抵消器,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基于SCS算法的干扰抵消器在收敛性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适用于高速数传系统。最后,论文介绍和推导了卫星通信极化信道模型,分析仿真了信道的去极化效应,并根据去极化的机理分析了几种环境因素同去极化效应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对交叉极化鉴别度影响最大的是降雨。针对现有去极化预补偿结构存在的双极化支路失配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卫星高速数传的去极化预补偿结构,仿真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去极化预补偿系统可以有效补偿信道的去极化效应。
其他文献
如今,VoIP技术在信息网络体系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低成本的话音通信解决方案,而且可以融合语音、图像和数据,是支持各种智能业务的网络通信技术,在IP网取代P
MIMO-OFDM既利用了MIMO技术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优势,又具备了OFDM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优点。这些特点决定了MIMO-OFDM系统将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自适应资源分配
基于GPRS电力设施防盗系统,将远距离数据采集技术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在环境恶劣地区或不宜连线环境下的监控难题。终端报警数据采集器采用专利技术——
无线传输信道中存在着一定的噪声和衰落,再加上收发两端载波频率间的偏移,必然会对其中传输的信息引入失真和信号判决错误。这就需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的恢复
SAR运动目标成像技术在民用及军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作用。对地面运动目标而言,其成像结果是以模糊的形式叠加在静止目标SAR成像结果上,因此传统的SAR成像方式不再适用
信道估计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DTMB系统的性能,本文对LS,MLE,MMSE三种频域信道估计算法和基于相关的时域信道估计算法做了仿真分析
随着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节奏的不断加快,抛撒布雷方式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同时,战争遗留的地雷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无论是出于战争还是人道
随着现代数字系统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带宽要求也与日俱增,简单的语音交流,以及网络视频通信等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更高数据速率的全业务通信的渴望,而有限的频带资源恰恰与这种需
随着高分辨雷达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战争对空间依赖的不断增强,空间目标的探测识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基于宽带雷达测量的微动目标三维散射中心的重构和识别算法进行研
本文主要研究海洋声场中的一种声线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水下声纳、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监测等多个技术领域。这种模型以声速为基础,构造海洋中声能的传播路径、声衰减、延时等。本文提出用B-样条构造声速剖面的方法,克服了常规三次样条内插法对含有较大拐点曲线内插的不足,为声线模型的构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合理地构造声线传播路径需要在声线模型中使用较为准确的声速剖面。在常规的内插法中,如果存在有较大拐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