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处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共存的社会加速转型期,社会涌现出良莠不齐的多元价值观,潜伏着价值观混乱与失调的危险,出现荣耻不分的现象。研究青少年羞耻观的状况,把握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羞耻观的时代特征及成因,对个人发展、学校教育和国家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为解答核心问题“当代青少年的羞耻观特征及其成因””,选取山东、上海和重庆的高中生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访谈与开放式问卷——青少年羞耻感问卷——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工作路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数据分析与访谈、观察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方法,对当代青少年的羞耻观现状进行多方位的分析,旨在探索当前青少年羞耻观的新特征,分析形成原因,进而对青少年正确羞耻观的培养提出建议。以调查数据、访谈和作品资料为论断依据,归纳出当代青少年羞耻观特征。研究发现,尽管当代青少年的羞耻观主流上是健康的,但也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倾向。如果任由发展,发生“破窗效应”,就会引发更消极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关注到青少年羞耻观的小趋势和新特征。从小趋势上看,当代青少年的羞耻观是反叛型,其特征包括:(1)反叛传统倾向是青少年羞耻观的重要特征,以反叛我国的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反抗勤劳、节俭、恭亲、敬长、尊师、诚信、谦让的美德。这种解构传统美德的小趋势不利于个人优良品质的养成,更不利于传统美德的发扬。(2)释放自我倾向是青少年羞耻观的鲜明特点,以崇尚时尚、凸显个性和放逐情感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敢于解放自我、表达自我、放任自我和主导自我的生活态度。释放自我对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实现个性的自由与解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过度的放任自我会使青少年走向无约束的状态,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3)逾规脱序倾向是青少年羞耻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抵抗学校规范,默认社会不良潜规则。小部分青少年以各种失范行为挑战学校制度权威,并视社会潜规则为制胜法宝。这些逾越学校和社会规范的行为,若不加引导制止,将会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引发更大规模的失范行为。(4)“能力至上”倾向是青少年羞耻观的突出特征,表面上看他们不赞同勤学苦读的学习方式,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反叛分数至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实质上这种“能力至上”的羞耻观是青少年对学习抱有无所谓态度的反映,隐藏着反抗学习本身的小趋势。青少年羞耻观的反叛特征是其亚文化的表现,也昭示着青少年群体中已经形成了一股解构传统和正统的力量。究其成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家庭方面,不稳定的家庭结构、不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自身价值观不良、父母双方的教育观念矛盾都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叛行为。在学校方面,不良的校风和班风,过于严苛或松弛的学校规范都会为青少年逾越规范提供机会,同辈群体中的不良观念会凝聚更多的反叛力量。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和学校教化活动也是影响青少年羞耻观的因素。在社会方面,享乐主义滋生,权力欲望横行,负面文化流行都为青少年反叛传统提供外围环境支持。媒体中介的加盟,强势地参与建构青少年的亚文化,不良信息的煽动也是助长青少年反叛的原因。为培养青少年积极正确的羞耻观,社会、家庭、学校、媒体需要共建教育共同体。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加强道德宣传,营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谦逊有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社会秩序良好运转。支持公益实践,完善校外教育功能。家庭主动发挥正面教育影响力,家长要提高素养,不能溺爱孩子,以民主方式与孩子沟通。学校要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重点监控和引导不良小群体;教师自身也要提高素养,增强民主管理的能力。媒体要净化舆论环境,以正面报道为主,对负面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防止青少年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