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体系。文化体制是属于中观层次,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的文化领域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以及具体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体现和反映了关于国家的文化、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制度性质。文化体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框架,规定着政府在文化活动中的权力和尺度,是国家指导文化艺术活动宏观调节经济利益的制度基础,规定着文化经营与管理的权利、方式以及设施的产权归属关系等等。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反映是通过文化体制来体现的,当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能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文化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了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需要破除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需要引导人们的生产热情,这都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政策发展史。浙江的民营影视产业发展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广播影视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突破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在我国,2002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年我国新《电影管理条例》开始实行,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肯定了民营制片,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及个人以资助、投资形式参与影视制片、故事影视单片以及可以投资影视院的建设和电影院的改造等等许可证制度。这些政策规定大大降低影视制片的市场准入门槛,极大地促进社会资本、企业闲置资本投资影视的热情。同年10月,《关于加快浙江影视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公告》也正式“出炉”,浙江的民营影视产业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据统计,2002年,浙江民营影视公司为41家1,浙产影视剧200多集2;2010年,浙江省注册民营影视公司达到624家3,浙江产影视剧有43部,1500集,占全国产量的1/10;影视剧得奖数目占全国的1/10;影视剧播出机构购买影视剧资金占到全国的1/104。回头看中国和浙江的民营影视从上世纪中纪出现到现在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完全得益于体制改革、政策的突围和制度的创新,否则就不可能。事实表明,在我国民营资本投资影视剧的比重明显地超过了国有影视机构,而民营影视企业也走到了影视产业改革的前台,并且日益成为我国电影、电视剧市场的中坚力量。分析说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政策的调整和制度创新与民营影视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不断地互动关联。所以,影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策调整的方位、制度的创新力度和走势,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决定民营影视业的发展态势,决定着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未来。影视产品及其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它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或竞争性。它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民营企业生产,但无论是单独由政府运营还是由民营企业提供,都因为垄断而导致效率降低,政府与民企的合作制是效率最大化视角下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的最佳选择。政府可以利用民营企业的高效率和竞争压力,提高国有影视单位的生产和技术效率。同时政府通过合同规范民营企业中的公共福利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民营企业则可以从合同管理中减少因政府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带来的损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发展的空间,追求最大的利润。在政府和民营企业长期的博弈中,形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均衡,从而实现影视产业运营效率的最大化。本文的着重点是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影视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的特点、困难、路径,佐证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突破、制度创新与新时期影视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之结论,即新时期浙江影视产业迅速起步并发展神速,完全得力于政府从意识形态宣传和促进国家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出发的大力倡导和扶持。浙江民营影视要集团化、跨媒体甚至跨区域的经营,使影视产业成为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也必须从深化文化体制政策入手。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这些模式与趋势都离不开国家的文化体制的改革、政策的突破和制度的创新。换句话说,现行的体制政策既能够限制、影响民营影视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也制约民营影视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将准公共产品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相结合,新闻学原理与产业经济学原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剖析了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体制政策因素,从宏观高度和微观视角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影视产业的思路和对策。本文分7章来展开论述。第1章,导论,主要说明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和评析了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民营影视产业的研究现状,包括基本观点,研究的程度和进展,并对当下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第3章,民营影视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准公共产品特征和它的资源配置方式,并对制度变迁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了评析。第4章,影视产业与民营资本的概述,从影视产业和民营影视的内涵、特点、范畴出发,分析了世界影视产业发展的特点、模式,从世界视角观测,为浙江省和我国民营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我国影视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第5章,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主要是分析浙江民营影视的基本情况、特点。尤其着重分析影响或制约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因素,揭示出文化体制改革在其中的影响力,浙江的民营影视产业要发展,首先要从体制政策上实现突破。第6章,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个案。主要介绍和分析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华策影视和中南卡通影视发展的历程和发展经验。通过这些在我国影视业影响力很大的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文化体制改革对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第7章,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的对策。从产业政策、投融资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浙江乃至全国民营影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宏观政策以及可选择的策略。本文的创新点是首次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运用案例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科学地阐述了影视产业和民营影视的内涵,提出了影视产业的独特性,分析了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特点,总结和提炼出几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浙江民营影视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梳理出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的内在体制政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结论。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在研究视角上,本文首次从影视产品的定性与国家影视制作和发行政策变化的视角出发,对浙江民营影视产业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研究,将民营影视公司产业属性与政治属性相结合,采用文献资料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几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民营影视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视产业发展的有效性对策和策略,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二是在理论创新上,拓展理论借鉴的视野。本文从准公共产品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出发,论述了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回答了“浙江民营影视产业为何崛起”,赢得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影视浙军”美誉这一个核心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充了在中国民营影视产业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理论基础。三是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中国和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生发展以及遭遇的困境,揭示了这种困难与广播影视影视的体制机制、政策变化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凝炼浙江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促进我国民营影视全面发展。四是分析了浙江民营影视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禀赋优势,提出了民营影视产业发展的趋向和出路。按照制度变迁理论所揭示的内涵,我国民营影视产业有两条基本思路,实现体制变革、政策突破、制度创新:一是加强发展影视产业价值链,实行跨媒体经营;二是组建广播影视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集团化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由一个强大的母公司通过兼并其他民营影视公司或者强强联合与另外的强势民营影视公司合并;另一条路是民营影视公司彼此之间进行战略联盟共同进行资源整合,携手打造规模经济。但是这两种思路是有前提条件:通过市场、资产、技术,实行体制重组,做强做大,促进中国影视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对于促进民营影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的价值和启示。相应的主要对策结论,供政府决策部门和民营影视企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