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及近端切缘距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索外科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J)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1.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院消化外科从2008年5月至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选取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38例SiewertⅡ型及Ⅲ型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2.将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之间收治的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PG)与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G)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分为两组,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和分化程度进行配对(共117对),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3.将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按不同的近端切缘距离分为四组,通过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配对(每组59例),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结果:1.2008年5月至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838例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特点:年龄范围22-90岁(中位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60.5岁),男女性别比6.7:1,63.5%的患者所患肿瘤最大直径≤5cm,51.2%的患者为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78.7%的患者属t3、t4分期。患者术后的总生存率为49.5%,3年生存率为61.3%,5年生存率为51.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行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以及n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两种术式的术后3年生存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和ajcc分期等因素亦无相关性。3.近端切缘距离分别为≤1cm、1<切缘距离≤2cm、2<切缘距离≤3cm、>3cm四组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改变分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的近端切缘距离cutoff值(1cm、2cm、3cm),将四组数据合为两组进行比较,近端切缘距离≤1cm组与近端切缘距离>1cm组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近端切缘距离≤2cm组与近端切缘距离>2cm组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近端切缘距离≤3cm组与近端切缘距离>3cm组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从术后生存期的角度考虑,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2.行经腹膈肌裂孔(th)途径手术r0切除并伴有食管侵犯≤3cm的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近端切缘距离大于1.0cm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创新点:1.样本量大,并通过进行配对比较来消除因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对预后产生的影响。2.研究点是目前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中仍存在争议的方面,为制定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标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