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学集群或流派是历史的产物。以叶燮为代表的清初苏州诗论家群体的诗学思想,其生成与演变进程也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促成的,而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由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所谓“集大成”的清代诗学的发轫期。就地域来分,清代诗话的作者以江、浙一带为最多,梁启超先生在《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一文中便描述了以江苏的苏、常、松、太和浙江的杭、嘉、湖一带为清代诗学的最盛。本文以清初苏州诗论家群体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以叶燮、沈德潜、薛雪、李重华为代表进行研究。在清初的苏州文坛和诗学园地,这是一个半自觉或不自觉的诗学集群,即以叶燮为代表的、由叶燮等四人构成的清初苏州诗学集群。这是一个由地缘、师缘、学缘构成的、前后相续的、在诗学观念上具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诗学集群。本论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本论文撰写之目的和研究方法,并概述清初苏州诗论家群体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第一章,先从苏州诗学的历史背景及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两个方面介绍苏州在清代何以成为中国诗学的重镇,之后从著述活动和特色两个方面,宏观的介绍以叶燮为源头的清初苏州诗论家群体;第二章,笔者从研究对象的思想着手。中国古典诗学以儒家的古典诗学为正统,道家和后来传入的佛教为补充。儒、道、释三水分流亦三川汇一,共同体现着传统诗学的价值观。以叶燮为首的清初苏州诗论家群体也不例外,只是在思想的生成与结构中灌注了他们人格体验、自我修炼与文艺襟怀。基于此,笔者从儒家思想、与佛学的关联以及儒、道、释之互动三个角度论述四位诗论家的思想维度。第三章,从主、客体之本以及二者联系之“气”论阐述研究对象对于诗歌创作理论的独到见解。第四章,笔者分别分析叶燮等四位诗论家对于诗歌之美境的不同认识,最终厘清其审美基调。第五章,论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叶燮与沈德潜的文学史观,主要包括诗歌的源流正变、盛衰、文学发展论等方面。余论部分,从叶燮独特的知性品格以及沈德潜、薛雪、李重华各自的影响、传承与发展和叶燮、沈德潜与其他诗论家对于诗学观念的辩驳三个方面补充说明四位诗论家独具之特性、历史地位与影响,进而对这个清初苏州诗论家群体进行梳理与总结。以上可知,面对这个诗学集群,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到它的历史渊源、精神姿态、言说构造,才能够更为深入地洞见其本源与特色及其实绩,为后来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