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中饮用水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水源中内含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水厂普通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要求,这就需要更好的饮用水净化方法,本课题是黑龙江省863课题的子课题,采用臭氧和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的联用技术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在大庆市水气厂的生活水场和深圳市水务集团都进行了中试应用,效果优良。筛选出来饮用水深度净化效果优良的工程菌种13株,并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将其鉴定到种属,共分离得到7株高效菌种,分别为产碱菌属的一个变种和蜡状芽孢杆菌属的变种。并将13株工程菌种投加到大庆市水气厂生活水场的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联用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净化的项目中,测定其净化效能。同时比较H、C、D、F、G五个活性炭炭罐在2005年2月到5月运行期间的净化效能。其中,H为未接种工程菌种的活性炭炭罐;D、F为新活性炭基础上接种的高效工程菌群;C、G为已经运行一年后的活性炭上接种的高效工程菌群。并分析其净化机理,发现最后的出水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均<3mg/L,达到了国家的饮用水出水标准。并且发现明显新活性炭接种的炭罐的出水效果好,新活性炭接种的炭罐出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1.10mg/L,平均去除率为62.42%;旧活性炭接种的炭罐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为2.35mg/L,平均去除率为22.13%。因此新活性炭接种的炭罐不仅出水效果好,而且反冲洗周期长,节约大量人力、水利资源,动力资金和运行费用。与此同时,对C、D、F、G四个生物活性炭炭罐IBAC上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C、G由于运行时间较长,生物活性炭可能吸附部分随水进入的细菌,C、G种群多样性稍高于D、F。D、F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程度最高为72.73%,样品C、G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程度为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