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工作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是在基坑或边坡工程对变形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基于土钉支护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支护技术。该项技术兼顾了土钉和预应力锚杆两项技术的优点,能够在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坡体位移,降低工程造价。目前,该项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工作机理、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于工程实践,设计计算主要依据经验和工程类比。因此,对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为合理设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从边坡锚固的思路出发,紧密联系施工开挖过程,分析得出土钉轴力的形成机制:土钉轴力的发生、发展与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应力释放密切相关,其形成、发展过程反映了边坡潜在滑移趋势的发展过程。   基于集中力在土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分布形式,推导出描述坡体对预应力作用响应规律的附加应力分布系数和压缩变形分布系数,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单锚、多锚及不同刚度腰梁作用下预应力在坡体中的空间传播规律,得出预应力锚杆对坡体的作用机理。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是一个三维空间问题。在分别研究土钉与预应力锚杆工作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使用状态下土钉支护和复合土钉支护在坡体变形、应力应变、土钉轴力等方面的工作性能,得出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整体变形破坏机理同土钉支护结构相似。   结合施工开挖过程研究了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变形机制、预应力变化机制及土钉轴力的形成机制,得出锚杆与土钉的协同作用机理:由于预应力作用范围有限,预应力锚杆对其作用范围外的土钉的受力状态影响较小;锚杆和土钉联合作用时,两者发挥各自优点,锚杆发挥控制变形和提高稳定性双重作用,土钉发挥加固和锚固的作用。   分别从预应力水平、预应力施加位置、锚杆水平间距、锚杆自由段长度、钉-锚水平向和竖向不同布置方式、面层与土钉连接方式等6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支护结构参数变化对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提出指导实际工程优化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工作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极限平衡计算公式中,基于土钉支护机理,提出土钉对坡体抗滑作用的“似摩擦力”项;基于预应力锚杆作用机理,引进预应力作用折减系数,将扩散后的分布力简化为集中力。   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大量现场监测工作,验证了本文研究的成果。
其他文献
悬架系统是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优化悬架系统的相关性能和提出新的悬架形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点讨论领域。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因其自身具有许多优点,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高重合度行星齿轮的传动效率和齿廓修形进行研究,并分析修形对齿轮抗胶合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
学位
全球化与信息化引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历史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市金华,拥有一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基础、艺术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和论证了煤储层三相介质及三元结构系统的新概念,对煤储层内宏观裂隙、显微裂隙和孔隙进行了连续系统分形研究,提出了适合于煤层吸附/解吸、扩散与渗
本文依托正在建设的山东省高唐至邢台高速公路高唐至临清段项目,以K5+454.5~K5+494.5段典型软土地基处理实例为基础,在对其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正软件对地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东南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倾角小于1度,坡降6~8m/km,探区总面积约1065平方公里。近年来,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加大勘探力度,在研
停留时间分布(RTD-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的概念在聚合物加工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所有被加工物料经历的时间范围,即各部分暴露到给定热条件或剪切条件下有多长时间
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给科学研究许多启示,如“莲花效应”是由于叶子表面的超疏水性,而荷叶上特殊的微纳级突起被认为与其超疏水特性密切相关,壁虎能够自由在天花板上行走是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