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衡》是东汉王充的著作,其口语性比较强,比较实际地反映东汉前期的语言状况,是研究东汉时期汉语语法乃至上古到中古汉语演变轨迹的最有价值的语料之一。作为论辩文,该书提问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即为论辨服务。根据这个语用目的,我们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把《论衡》疑问句分为询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三大系统,并全面地描写分析这三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特指式、是非式、选择式、反复式、比较式)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疑问句的问答方式和综合运用情况;同时探流溯源,作纵向历史比较和动态分析,力求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探讨《论衡》在疑问句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是绪论,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作者王充和《论衡》的内容、成书过程及版本。说明《论衡》既有文言成分,又有口语成分,二者相互结合,成了一种过渡性的语言。第二节:阐述选题的动机和目的,探讨《论衡》语料价值和语言性质,认为《论衡》尽管有许多文言成分,但口语程度相对较高,能客观地反映东汉前期的语言实际,展现了上古到中古时期语言的中间面貌,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价值。第三节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前人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节分别用统计的方法说明当前《论衡》的研究现状和疑问句的研究成果,力求充分掌握有关这两方面的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第三节阐明疑问句的性质,并对疑问句的类别划分作个简要的回顾,进而提出本文的划分标准及划分的类别。第三、四、五章分别从询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三个方面仔细描写疑问句的各种句式及其主要疑问标记: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等。第六章进一步描写疑问句问答形式和综合运用情况。第七章是《论衡》疑问句比较研究。第一节:对《论衡》三种疑问句作个内部比较,指出这三种疑问句在形式上的区别。第二节简单地从外部进行比较,从宾语前置、选择疑问句句式、反复疑问句句式、“孰与”式比较问句、新出现的疑问词语和选择连词等方面探讨《论衡》疑问句的特点及在疑问句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第八章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