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卒中目前被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卒中患者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67%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若其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则可进一步演变为血管性认知障碍,其加大了康复训练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自我认知与日常所需,并给家属及护理工作者们带来了诸多沟通与理解上的不便。因此,有效的认知功能评估与早期的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技术,通过作用于大脑局部及远隔皮层、影响神经递质和突触传递等方式,使皮质区所支配的相应功能达到改善。目前,国内外学者多研究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但对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进行严格分级并讨论卒中后中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初筛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对其进行不同参数模式的rTMS治疗,观察各治疗模式下的疗效对比,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8周的随访,探讨受试者们各分项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短期及长期影响。 方法: 1.病例选择: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伴认知功能受损但未达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退出12例。将入选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先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低频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15例。 2.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循环等药物;②常规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物理治疗、作业疗法等;③认知功能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6d,共治疗2周;④经颅磁刺激治疗:四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分别辅以高频5Hz20min、低频1Hz20min、联合组5Hz10min后给予1Hz15min、伪刺激20min。 3.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8周对四组患者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且均由相关资深治疗师完成,评定者不参与治疗。 结果: 1.MMSE量表评分在治疗2周时仅高频组、联合组定向力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8周时,高频组和联合组的定向力评分及MMSE总分较本组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注意力和计算力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明显,MMSE总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低频组总分较治疗前有改善,但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2.MoCA评分在治疗2周时联合组患者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高频组及低频组记忆力、定向力较各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8周时,高频及联合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出现改善,其中联合组出上述指标外,其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及MoCA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改善;高频组及低频组记忆力、定向力及MoCA评分较各组治疗前有改善(P<0.05)。 3.治疗2周时,高频组及联合组P300潜伏期缩短及波幅提高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低频组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8周随访时,联合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较低频组与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P300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4.BMI指数在治疗2周时,高频组、低频组及联合组BM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组内、组间及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随访时,高频组、低频组及联合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组较同一时间内的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对于卒中后中度认知障碍人群,不同频率rTMS的使用对于改善认知功能均有一定疗效,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定向力等方面; 2.联合频率刺激模式比传统康复认知训练及单一频率rTMS治疗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以及P300指标等方面改善明显,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更优; 3.联合模式组分项认知功能的改善出现早,分项认知项目多,随访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较余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