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是水稻主产区之一,每年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国内前列,由于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且气候多变,伴随着近些年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各类自然灾害不同程度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在采用农业保险的方式对水稻产量损失进行弥补时,传统的农业保险存在诸多弊端,对保险公司而言,存在查勘定损难、理赔流程复杂、管理费用高,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等问题;对农户而言,水稻受灾后这类保险提供的保障程度较低,无法弥补其经济损失。随着近几年农业保险的转型升级,各项政策出台加大了对农业保险创新型产品的支持。在政府降低税收或补贴的优惠政策推动下,部分保险公司推行了天气指数类保险,带来的社会总收益远高于社会总成本,极大提高了农户投保积极性,获得的社会反馈较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先推行此类保险产品并获得较多成果的一家公司,该公司作为安徽省本土专业农险公司,承保了省内绝大部分农险业务,并在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和推广上,处于国内众多财险公司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安徽省第一大农业作物水稻为例,结合国元近些年水稻天气指数保险的开展情况进行案例研究,在梳理了公司业务开展状况和产品合同主要内容后,分别从公司自身、农户、政府三个角度对其业务成果展开效果评估。此外还结合了美国Climate公司和英国Basis公司开展天气指数保险的成功之处,对国元农险公司给出了相关指导意见。最后,本文结合当前国元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完善、技术队伍建设、主要风险分散、销售渠道扩展等多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国元农险公司在后续业务开展中,能够尽可能降低基差风险和系统风险,使得水稻天气指数保险损失补偿更贴合农户实际损失,切实保障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