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依据。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十分稀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为了耕地的合理高效利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原理,选取粮食产量作为耕地利用强度指标,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对合理保护耕地,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基于1999—2008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应用适宜性的原理,结合河南省的省情,采用两种数学方法对全省耕地利用强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1)首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及相关的原理系统评述。重点是对FAO《土地评价纲要》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概述和介绍,讨论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通常所应用的方法,指出各自的适用范围。(2)以河南省的耕地为研究对象,收集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和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对全省的耕地利用进行研究,以粮食单产为耕地利用强度的代表,探索影响耕地利用强度的主导因素。(3)根据分析得出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耕地利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复种指数和每公顷的化肥用量。主成分分析得出成分1是对粮食单产影响较大,它包括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复种指数、每公顷的化肥用量和每公顷的农机动力。两种方法分析说明,社会经济条件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比较突出。河南省的耕地利用近几年能够达到稳固发展;依照国家的政策方针,对全省制定的宏观政策发展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确保粮食的稳产和高产。尽管如此,人地关系仍然非常值得关注,所以要做到:(1)因地制宜。结合河南省的省情对其各地进行因地制宜,科学利用耕地,增强农业发展。(2)严格控制人口。人地矛盾日益,人口增加对耕地带来了超负荷的压力,所以要保证耕地资源不受影响达到合理利用,必须严格执行控制人口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3)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全省要实现耕地总量不变,必须切实加强耕地的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性、确保高效的生产力度,保证粮食产量。(4)搞好水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分配。为保证耕地所需水资源量充裕,总结以前在水土流失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防止水土流失,继续坚持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利用。(5)加大农业投入,科技投入,提高耕地生产力。合理运用农业技术,有效改善农业水利设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充分挖掘技术进步对耕地生产力贡献的潜力,加强耕地的利用率。(6)积极开展土地管理。进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工作,加强土地节约集约的利用,增加可用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的合理利用率,确保粮食产量,保证河南省粮食产量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