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宜性原理的河南省耕地利用强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依据。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十分稀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为了耕地的合理高效利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原理,选取粮食产量作为耕地利用强度指标,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对合理保护耕地,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基于1999—2008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应用适宜性的原理,结合河南省的省情,采用两种数学方法对全省耕地利用强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1)首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及相关的原理系统评述。重点是对FAO《土地评价纲要》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概述和介绍,讨论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通常所应用的方法,指出各自的适用范围。(2)以河南省的耕地为研究对象,收集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和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对全省的耕地利用进行研究,以粮食单产为耕地利用强度的代表,探索影响耕地利用强度的主导因素。(3)根据分析得出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耕地利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复种指数和每公顷的化肥用量。主成分分析得出成分1是对粮食单产影响较大,它包括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复种指数、每公顷的化肥用量和每公顷的农机动力。两种方法分析说明,社会经济条件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比较突出。河南省的耕地利用近几年能够达到稳固发展;依照国家的政策方针,对全省制定的宏观政策发展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确保粮食的稳产和高产。尽管如此,人地关系仍然非常值得关注,所以要做到:(1)因地制宜。结合河南省的省情对其各地进行因地制宜,科学利用耕地,增强农业发展。(2)严格控制人口。人地矛盾日益,人口增加对耕地带来了超负荷的压力,所以要保证耕地资源不受影响达到合理利用,必须严格执行控制人口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3)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全省要实现耕地总量不变,必须切实加强耕地的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性、确保高效的生产力度,保证粮食产量。(4)搞好水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分配。为保证耕地所需水资源量充裕,总结以前在水土流失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防止水土流失,继续坚持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针,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利用。(5)加大农业投入,科技投入,提高耕地生产力。合理运用农业技术,有效改善农业水利设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充分挖掘技术进步对耕地生产力贡献的潜力,加强耕地的利用率。(6)积极开展土地管理。进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工作,加强土地节约集约的利用,增加可用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的合理利用率,确保粮食产量,保证河南省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其他文献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各大网站都对新中国60年的巨大变化及国庆节庆祝活动都做了大量的报道,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新华网也不例外,但是新华网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和权威
文化性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拥有特殊价值的历史遗迹,而且承载着当地在地文化内核.尤其以教育功能为主的文化性历史街区于在地文化传承中作用凸显,当前城市发展和建设背景下其景
西方哲学界历来重视对因果观的研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一切科学都是研究因果关系的。自从体谟以来,西方的传统因果概念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科学放弃了研究事物发生的
目的提高产科病案出院记录书写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6年4月份300份产科出院病案,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专项质控,将质控结果录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份产科病案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在全国两会上称“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
期刊
本论文主要对心电信号的预处理、波形检测、特征参数提取、心电信号的自动分类及疾病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完成了心电信号自动分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本文对
凝结水是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牧草地试验站和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为试验基地,在2007~2009年期间,应用自制微型测渗计称重法、
焊接质量对锅炉受热面和管道承压焊口的寿命及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对其加以控制。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重点从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接检验方面加以阐述。
通过风洞对比试验,测量同半径单级和对旋风力机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的机械功率。验证单级风力机Wilson气动设计方法和对旋风力机气动耦合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变转速、变距、
后现代主义强调无中心意识,否定传统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表面上体现出一种对现有社会系统的反传统。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彻底的反传统精神,形式上沉溺于玩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