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的叙事逻辑——一个受众研究的的社会文化视角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诚勿扰》从2010年开播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收视率位居前列,各大卫视相继模仿开办交友相亲节目,引领了沉寂多年的婚恋交友类节目以全新的形式强势回归。《非诚勿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焦点,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在同质化节目泛滥的情况下,可以热播至今,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受众为什么选择观看,它到底什么地方吸引受众,引发我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30位《非诚勿扰》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深度访谈,并进入到受众的收视情境中,对17位受众进行参与式观察,记录和分析受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进一步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了解其收看节目的心理和动机,由此分析和发现节目的吸引力因素。  研究发现,《非诚勿扰》的叙事逻辑是通过戏剧性的呈现形式,抓住受众心理特点,灵活生动地吸引受众参与“入戏”,通过谈话讨论的互动交流方式探讨人生价值和情感实质,通过触击现实问题,力图达到和受众心理契合的目的;进而通过真实性和虚拟性纠葛交融的演绎架构,将受众拉进其建构的拟态现实中,产生认同和移情的心理投射,将虚拟时空中的体验同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节目中富于个性的价值观的自由式呈现和主流思想之间产生的碰撞与冲突是其吸引受众的一大特点,在公共空间里私密问题的呈现和讨论加速了新的社会价值的衍化及认同。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人民日报》云南“桥头堡”建设系列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在报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所具有的特点,并揭示这一过程
学位
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中铁二十三局成都公司遭受波及。大灾面前,公司全体员工紧急行动,在组织自救的同时,主动请缨,开赴重灾区抢修道路,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文围绕"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展开论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在时代背景下,新闻界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
期刊
本文采取了历史观和系统观的视角,把知识分子和媒体的关系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相结合,将相关探讨放置在中国现代化转型历史进程和社会系统框架中进行,因此本文的研究分析采用
本文以架构分析为指导,对7.23动车事故中的媒介再现进行了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网和凤凰网四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的技术属性和媒体的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