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时期,脆弱脱贫户和边缘户能否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需仔细审视。脱贫攻坚过程中精准扶贫战略持续发力改善了贫困户的生计,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需审慎思考。精准识别引发的强目标性导向可能加剧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悬崖效应”,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帮扶可能忽视了贫困户可行能力的形成。能力匮乏、权利缺失导致农户贫困脆弱性不容忽视,增能赋权成为缓解贫困脆弱性的关键路径。赋权是增能的先决条件,增能是赋权的物化体现。本文基于2018年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地入户调研数据,从增能赋权视角探讨农户贫困脆弱性缓解机理。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及框架分析,本文在总结介绍了贫困脆弱性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厘清增能赋权与贫困脆弱性缓解之间的逻辑框架,增能赋权可提升生计资本水平,五类生计资本良性循环进而形成促进贫困脆弱性缓解的生计结果。其次,本文基于实地入户调研数据测算了太行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并在对太行山区农户人口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资源禀赋差异、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群体差异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进行修正。最后,基于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增能赋权均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增能赋权是缓解贫困脆弱性和形成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桥梁;(2)增能不足可能导致非贫困村陷入“新相对贫困”的尴尬处境,赋权不足可能导致非贫困村滋生“灯下黑”现象;(3)赋权对缓解贫困户贫困脆弱性效果更明显,生产权利和就业权利赋权将缩小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差距。迈入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应聚焦贫困脆弱性及多维相对贫困,关注农户可行能力的形成和机会均等的赋权,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间的协同提升并缓解贫困脆弱性及多维相对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