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器人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教育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及机器人教育价值的逐步提升,国内外众多教育专家学者建议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机器人教育。我国开展机器人教育虽已有七、八年时间,但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条件、资源、教育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使机器人教育走进中小学教育并体现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利用虚拟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教学活动,对实体机器人进行仿真,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不失为一条新的思路。本文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教育的实际,从程序设计教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来研究虚拟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将虚拟机器人引入程序设计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是条切实可行之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机器人知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实体机器人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虚拟机器人的学科教学特性,本文分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在研读国内外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虚拟机器人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虚拟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运用优势与不足进行阐释、分析;对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若干典型的虚拟机器人产品进行概述;对虚拟机器人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小学教师选择虚拟机器人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考虑的若干因素。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相关标准进行分析,从中提炼相应指标体系,为虚拟机器人教学目标的设立提供参考,使虚拟机器人教学取得最大化补益实体机器人教学的目标。第三部分,对当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机器人在程序设计中应用的两种模式,分析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程序设计与机器人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要求,以VJC虚拟机器人为载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对如何运用虚拟机器人实施程序设计教学进行设计和实践;最后,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虚拟机器人教学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也学习了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同时利用虚拟机器人于程序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动力。第四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了解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虚拟机器人竞赛的实施现状,包括虚拟机器人竞赛的原理分析,赛事介绍和竞赛的教育价值概述;对参加过虚拟机器人竞赛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竞赛的态度和意见,以便为日后竞赛的完善提出建议;从活动开展目标、活动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基于虚拟机器人竞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设计。本研究将为中学机器人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广大中学教师利用虚拟机器人开展程序设计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期推动当前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
其他文献
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投资回报率高、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之后
回顾《大学》在近三十年中国大陆的阐释状况,既对探讨《大学》的递嬗有一定价值,也对整个当代中国思想史与学术史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当代多元化学术背景在《大学》的阐释成果
车牌识别系统(LPR)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现代交通收费管理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对车牌识别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论文首先分析车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此二者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
多倍体育种是获得植物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玫瑰(Rosa rugosa)的两个野生类型‘牟平’(MP)和‘珲春’(HCH)为试材,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胚根长度的萌动种子和玫瑰小苗
近年来,移动通信事业在飞速向前发展,移动通信企业的网络规模呈指数上升,其中无线基站资源的管理越来越被重视。由于无线基站资源的位置特性,为有效的管理无线基站资源,在原
远程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未来对亚健康以及危重病人的健康指导和监护会在远程医疗的框架下进行。在目前远程医疗的健康监测系统中,各式各样的无线传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明确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素有“举国大考”之称的高考在我国独特的体制环境和文化语境中,已经演变成为一个超越教育本身的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废渣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钢渣的综合利用率应达86%以上,基本实现“零排放”。然而,我国目
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传统的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获得的都是标准化、成熟的技术,逐步不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获取国际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