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在不同力学环境下小夹板对被固定健康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寻找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找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检测夹板压力情况,防止并发症出现,使小夹板有更广泛的应用和确切疗效。 2.尝试运用数据化方式研究传统医学,使其能更直观、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者掌握运用。 3.通过实验锻炼科研能力。 方法:1.观察指标: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检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球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小夹板扎带沿夹板纵轴的移动距离(mm)。甲皱微循环(甲床颜色,受压恢复时间2s),感觉和运动(手指两点辨别感觉1.1mm,实体辨别感觉,对指,桡骨膜反射等)。 2.观察、记录方法:按设计要求制定统一表格,一般状况于实验前填写,试验情况随时记录,并附影像资料。 3.实验方法:嘱测试者检查在室温20±2静坐30分钟后,用固定二人夹板与扎带固定左上臂.按捆绑拉力不同分成三组(捆绑拉力分别为700克.900克.1100克).固定后,测定捆绑后、捆绑后24小时、捆绑后72小时布带在夹板纵轴可移动距离,并分别于捆绑前,捆绑后24小时,捆绑后72小时测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 结果:1.与左上臂捆绑小夹板前相比,捆绑拉力1100克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升高(P<0.05),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上升,变形指数下降(P<0.05),K值方程,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增高(P<0.05),血球压积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700克及900克组则无明显变化。 2.捆绑拉力1100克组、900克组和700克组捆绑后、捆绑后24小时、捆绑后72小时扎带移动度无显著变化(P>0.05)。 3.拉力1100克组、900克组和700克组组间扎带移动度比较示扎带移动度的量值随拉力的减小而增大(P<0.01)。 结论:1.小夹板压力过大时,可致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测试指标改变,血液粘稠度增高.本试验可作为小夹板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 2.弹簧秤可检验小夹板在临床应用中的压力大小,此法简单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3.通过测量扎带的沿夹板的中轴移动距离可以表示夹板约束力的大小,证明中医临床经验小夹板固定后布带上下移动1厘米是确实有效的一种临床观察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