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群组放煤工艺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大同矿区塔山煤矿20m特厚煤层(3-5#煤)采用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采放不协调、放煤口上方煤流易成拱、顶煤放出率低、放煤效率低、丢煤现象严重等问题,并结合新形势下智能开采对放顶煤开采的冲击作用,使得放煤支架尾梁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放煤工艺革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提出了“群组放煤”方式,即,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将n(n≥2)个相邻的放煤支架作为一组,在组内各支架协调联动作用下,有序打开放煤口并以一定角速度摆动尾梁,使煤矸分界面在放煤过程中始终有序缓慢沉降,以用于提高顶煤放出率、放煤效率和降低含矸率的放煤方法。围绕“群组放煤”方式,本文在地质和采放工艺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群组放煤方式在塔山煤矿适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群组放煤方式下不同放煤方式、放煤支架组合数、顶煤运移及煤矸分界面特征对顶煤放出率及放煤效率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单架放煤和群组放煤条件下顶煤放出效果;根据塔山煤矿实际生产情况,在8222工作面展开了工业性试验,确定了适用于塔山煤矿的合理群组放煤方式,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也为同煤集团类似地质条件下特厚煤层开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是:(1)分析群组放煤方式在塔山煤矿应用的可行性,针对影响顶煤冒放性的几个因素,着重使用节理裂隙分布分形维数从量化角度分析了顶煤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得出塔山煤矿适宜采用群组放煤方式进行放煤作业。(2)根据松散介质颗粒流动基本假设和煤矸颗粒运动公式,建立群组放煤方式的顶煤放出数学模型,并得出顶煤放出体数学表达式;揭示放顶煤开采群组放煤方式下放出体发育过程,通过空间坐标关系和拟合方法,推导出不同支架组合数放煤条件下顶煤放出体方程;放煤过程中,煤矸颗粒沿着最小阻力路径以近似直线的轨迹向放煤口移动,煤矸分界面近似为倒置的正态分布曲线。(3)单架放煤方式下,放煤口尺寸较小,放煤过程中易在放煤支架后上方形成阻碍顶煤放出的“放煤拱”,顶煤放出率不超过77%,放煤效率极低;顶煤越厚,受“放煤拱”影响程度越大,呈不规则块状分布的采空区遗煤量越多。(4)多架同时放煤增加了放煤口尺寸,顶煤松动范围扩大,煤矸颗粒间相互挤压作用力减小,冒放速度加快,难以形成稳定的“放煤拱”结构;同时放煤架数越多、顶煤越厚,煤矸分界面迹线越长,煤矸交互影响范围越大,易出现“局部凹陷”现象,采空区遗煤增加;顶煤放出率处于72.8%~83.4%,有一半能达到80%以上,放煤效率提高了2~9倍。(5)等量差动放煤使放煤口有序错动打开,放煤过程中待放顶煤体提前分级松动,且不会出现“放煤拱”结构;等量差动放煤“量”值越小,煤矸分界面越平缓,待放顶煤均匀沉降,煤矸互层厚度越小,采空区遗煤量也最少,放煤效果最好;顶煤放出率处于77.6%~96.2%,有六成能达到90%以上,放煤效率提升了2~7倍。(6)针对塔山煤矿20m特厚煤层开采实际,采用两架和三架同时放煤方式在8222工作面开展工业试验,使得该工作面顶煤放出量、顶煤放出率、放煤效率均得到很大提高,既攻克了矿方的生产难题,也为相同地质条件的综放矿井提供了群组放煤理论技术支撑,同时为放顶煤开采智能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坑槽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时、准确的坑槽检测是制定合理的维修养护策略、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现阶段农牧区坑槽检测工作仍以人工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lid oxide electrolyzer cells,SOEC)是一种可以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高效能量转换装置。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大规模储能和转换,并促进可再生能源融入电网。本文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关键材料以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二氧化碳和共电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概述。通过对CO_2电解和H_2O/CO_
随着现代新零售与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订单碎片化、配送及时化和品项海量化成为仓储拣选的公认难题,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以高密度存储和高效率拣选为显著特点的多层穿梭车系统在
土壤中重金属易累积而不易分解,导致农田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安全生产,甚至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从而威胁人体健康。生物炭是农林废弃物经热解得到的富含碳的固体
锚杆支护是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和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锚固系统将锚杆与岩土体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对锚杆的锚固作
巷道修复机是专门用于井下煤矿开采以及巷道修复的设备,因其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在煤矿开采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井下空间环境的限制,要求在有限巷道高度下,反铲工作臂满足一定的卸料高度,而常规的工程机械工作臂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该类问题,本文首先对两节臂和三节臂对受限空间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机构优化并对比分析,从而选择更合适的设计方案,得出三节臂更适合井下特殊环境
目的:研究永生化成牙本质样细胞(immortalized odontoblastlike cells,iODs)的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 orphogenetic protein,BMP)-2,-4,-6,-7和-9对iOD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使用iODs模拟成牙本质样细胞(Odontoblast-like cells,ODs)应用于实验。使用半定量RT-PCR(Rev
原癌基因的激活或者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是癌症发病的主要原因。而RAS基因家族中的Kras基因突变更是被认定为导致多种癌症特别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元凶。所以,对于Kras基因发
目的克隆铬(VI)抗性菌株Serratia sp.S2中的铬(VI)抗性相关基因(ChrA和ChrB基因)构建铬(VI)抗性工程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硫酸盐对其铬(VI)代谢特性的影响,探索工程菌对外源硫酸盐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ChrA/ChrB/ChrAB工程菌;评价在低、中、高浓度硫酸盐下工程菌的Cr(VI)耐受能力、生长曲线、Cr(VI)去除能力、Cr(VI)吸收和外排;用RT
随着发动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采用缸内直喷和高增压技术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功率密度成为火花点火(SI)发动机主流发展趋势。然而,在增压情况下,当发动机运行在低转速、高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