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电磁波探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76%,其产量达13.24亿吨。矿井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地下作业,受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及煤层结构等因素制约,在采掘过程中易发生粉尘、瓦斯、火、水及顶板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安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事故隐患相当严重,目前百万吨死亡率为美国的100倍,印度的8倍。现有的技术及装备,远远不能适应矿井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的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技术预防煤矿自然灾害。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突水事故、瓦斯突出。采用何种探测手段在灾害未发生前,探测瓦斯富集区,导水构造是“十·五”国家攻关项目亟待解决的难题。 能否用某种“光源”把煤层变得“明朗可见”,研究电磁波透视技术和成像解释作为“可视”工具,将煤矿安全隐患和地质小构造查清,是研究的热点。 作为前沿课题,本文首次研究了电磁波应用突出危险煤层预测突出危险的技术,电磁波透视技术与综合指标法和瓦斯地质法结合的突出危险区域预测技术。 本文研究了“夹层地电模型”、传播规律、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实用远场磁场强度的算法。 研究了地下防爆框形天线,分析其特性,根据其理论分析的特性,研制的地下防爆天线,在煤层中经过应用,达到和超过了对称天线的发射效率,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目前取代了对称形式的天线。 研究了成像的算法和微机实现的问题,采用替代法,用Hi,β,通过计算探测区域的β分布和相对衰减分布的算法,控制误差的分布,达到了无线电透视数据成像,结束了人工判读历史。 提出了收敛算子λ(r)的选取,采用综合曲线算子,成功地和成像技术结合,提高了成像的解释精度。 提出了滤波、极值校正、各向异性校正等算法,有效排除了测量的部分干扰。 研究了综合曲线的形态、衰减系数大小,平面位置与地质异常体的类型定性关系。不同构造有不同的曲线特征。一般断层为-5dB衰减,曲线为锯齿状,陷落柱为>-20dB,显“漏斗状”。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研究出E型突出煤层电磁波透视系统,在平顶山十矿其戊y-1020150、戊9-1020100采面50%以上的区域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在西山、霍州、阳泉、潞安、大同、徐州、皖北、淮北、淮南、南桐、宁夏、邯郸、开滦等地水灾、地质构造地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验证了综合算子结合的成 摘要像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测了算法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分辨率,证实了算法的实用性。解决了大量的工程问题。 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我国无线电波透视系统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无线电波透视系统已成为煤矿集约高效生产地质保障手段之一,特别是应用突出煤层,亦将发展成为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论文还开发出一套新的高水平的透视无线电波透视资料处理软件。该软件具有操作方便,界面友善,较强的数据管理功能,完善的参数分析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较强的图形输出功能等特点。适用于无线电波透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各级用户。
其他文献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通过实时检测、记录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信息,准确控制列车的运行,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本课题在分析我国铁路设施状况和运输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8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汇聚南昌,参加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我省近年来连续取得几项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1989年冬发掘的新干商代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的行政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而且要和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形式,财政政策一直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主要政策方式,也是实现需求管理的主要工具。人们对财政政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
采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发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评价系统NES—C3》对注聚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作业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情感中的紧
介绍了精密角度传感器和不使用任何精密参考仪器的角度传感器的自标定方法。采用补偿技术制作了一对角度传感器 ,可以克服光源热漂移带来的影响 ,并进行了标定。两个角度传感
河北南网是华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电压等级逐渐提高,电磁环网的存在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分析了河北省南部电网合环运行存在的问题,针对河北南网解环规划
以三峡电力外送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光电流互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针对应用中多次出现因光电流互感器测量故障而使交直流滤波器跳闸及极闭锁事故,分析了光电流互感器技
公众共用物起源于古罗马法,其在英美法系国家之英国得到专门化规定。英国公众共用物法律不仅对其共用物进行明确定义,并构建公众共用物进入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公众进入共用
众所周知,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浸润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寻找具有特殊浸润性和可控浸润性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