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为构筑国家垄断经济体系以巩固其统治,在抗战前和抗战期间,从金融垄断入手,依凭国家政权开展了相当规模的银行立法活动。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整体水平较低的历史大背景下,致使国民政府在银行立法过程中异常偏重于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从而在客观上推进了中央银行制度的演进即中央银行法律层面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以银行立法为视角,主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化、政治学、立法学等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现代化演进进行单线式的法律制度层面的深入考察与理论分析,以期让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在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中更加突出鲜明,在多维视域的观照下愈形明朗醒目。第一部分,导论。简单回顾中国近代金融史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研究现状,阐释选题缘由与选题价值,从一般意义上框定对中央银行现代化进行考察的角度与层次。第二部分,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启动与推进。简要回溯和评析清末、北洋政府时期的银行立法,重点对该历史时段中央银行现代化的萌动加以简单论证与概括;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银行立法活动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简约分析;主要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从政治、经济、历史走势等方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现代化启动的负面效应;从中央银行的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出发,围绕统一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描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现代化的轨迹。第三部分,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快节奏。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实施银行立法以推进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动因;紧紧围绕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详细追溯中央银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侧重于从动态角度对中央银行现代化的演进水平做出简单评价;从商品经济的脆弱性、金融环境的恶化、政治力量的强行推动、整体滞后中单项冒进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的影响来阐释中央银行现代化演进的一定程度的早熟痕迹。第四部分,评判与启迪。对抗战前、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现代化与银行立法做出总体性的评价;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央银行现代化进程所扮演的角色;指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失衡和错位;总结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启迪。本文着重阐释了下述观点:在制度变迁的视域中审视,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启动的经济成本虽然低廉,但从整体角度、长远角度来看,其政治成本、社会代价极其高昂;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在经济环境并不成熟的历史环境中,中央银行制度层次的现代化尽管能够迅速推进且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准,但却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一定程度的早熟烙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现代化一定程度的早熟,其原因在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失衡和错位,根源正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政治文明的严重滞后。在现代化研究的宏观分析框架内考察世界现代化进程,固然有助于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理性回顾、现实态势的准确把握和未来走向的科学前瞻,而对现代化的微观研究、细腻剖析不仅有助于现代化内涵之丰富,而且能够引导、促使人们对现代化整体进程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央银行的发展史,是国民党政权发展史的最好浓缩,其间发生的种种奇端异事,就是国民党政权的产生、发展到衰亡过程的若干浓缩点。正是由于角色定位的特殊性,因此,在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中,对作为南京国民党政权发展史缩影的中央银行的现代化进行历史考察,不但有助于探讨近现代中国的整个现代化历程,而且对南京国民党政权兴亡勃忽的历史进行深刻反思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