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产仔数相关基因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odch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猪的产仔数性状是一个遗传力很低的数量性状(h2=0.1),用传统的选育方法提高母猪产仔数收效甚微,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以 Rothschild 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通过采用遗传标记和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已经陆续发现了多个与产仔数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 因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在产仔数性状上差异极其显著,因此,本实验通过对其 5个与产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ESR、FSHβ、LH、PRLR 和 RYR1,及其碱基序列的差异比较,比较因其碱基差异所造成的产仔数差异的 DNA 分子机制。家猪以地方品种东北民猪、引进品种长白猪和培育品种双肌臀大白猪为代表,主要采用了 PCR 和PCR-SSCP 技术。 结果表明,基因克隆的部分序列中,三者在碱基序列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异,但由于有些差异碱基位于外显子处,因此不能确定这种碱基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关键氨基酸的改变,造成功能上的变化,因此对存在变化的位点,在其两端设计引物,进行 SSCP 检测,来检验这种变化是否在每个猪种内都存在。结果:ESR第二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一个点突变 A→G,导致氨基酸 Arg→His 的变化,在家猪和野猪中均不存在 BB 型个体,但野猪中 B 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家猪的;FSHβ第一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两个点突变 C→T,导致氨基酸 Phe→Ser 的变化,G→A 的突变导致氨基酸 Ala→Thr 的变化;基因型检测结果,除双肌臀不存在 AA 型个体外,三种基因型在各个猪种内都有分布,不存在差异;FSHβ第三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一个点突变 C→T,无氨基酸变化,因此认为不存在差异;PRLR 第二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两个点突变 C→T 无氨基酸的变化,T→C 导致氨基酸 Val→Ala 的变化,统计分析的结果是杂种猪中没有 BB、CC 型个体,野猪中没有 BB 型,家猪中虽然都有,但是 BB、CC 型的个体也很少,但总的看来,这三者在 PRLR 基因的该片段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LH 第三对引物扩增的片段存在两个点突变,T→G、C→T,无氨基酸的变化,不存在差异;RYR1 第三对引物所扩增的片段存在一个点突变 C→T,无氨基酸的改变,三者不存在差异。综合起来考虑,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在本实验所做的这五个基因的部分序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以不同来源的63份野牛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倍性水平、葡匐茎长度和数目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在供试材料中选择绿色期性状较好的8份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
本试验分别在衡水格林、金泰来牛场进行,在肉牛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半胱胺和用不同剂量复合蛋白替代日粮中豆粕等蛋白饲料,研究其对肉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