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芒果炭疽病是各芒果产地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真菌病害;百色是广西芒果的主要产区。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多菌灵、丙环唑等农药都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极大地影响芒果品质及产量。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防治芒果炭疽病常用化学农药的抗药性进行研究,从而为芒果炭疽病的抗药性风险做出评估,为实际生产中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生长速率法选用咪鲜胺、吡咯醚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等九种药剂对选取的七种代表性菌株BT-1、BJ-3、BG-1、YT-5、YJ-5、DG-3和DT-2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时发现,采自百色右江区的菌株在同一个药剂中室内毒力测定出EC50相对其他菌株较小。2、对选取的九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乳油类药剂(EC),最差的是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DG)和悬浮剂(SC)效果居中。这其中效果最好的药剂是咪鲜胺,其室内毒力测定的EC50的平均值为0.04μg/mL,各菌株间的差距(ECsomax/EC20min)为1.83倍,这两项都是所有药剂中最小的。咪鲜胺是室内测定试验中防治芒果炭疽病最好的药剂。效果最差的药剂是多菌灵,其室内毒力测定的EC50的平均值为333.37μg/mL,各菌株间的差距(EC50max/EC50min)为13926.6倍。但是多菌灵对BT-1、BG-1、YT-5、YJ-5和DT-2这五个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这五个菌株室内毒力测定的EC50的平均值为0.10μg/mL。3、选取六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咪鲜胺、吡咯醚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多菌灵进行含药连续继代十二代培养,所有菌株的EC50数值一直在增长。各菌株的抗药性增加的不明显且没有突增的情况,基本是F6到F12间抗性倍数增加的最快。4、F13到F18共六代无药培养中,多菌灵含药继代的菌株在F15代抗性倍数出现小幅上升,然后在F18代首次出现下降,F18代与F15代相比出现小幅下降。其他药剂在含药继代培养中,菌株的抗性倍数全是在F1s代有小幅的下降,在F18代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在菌株经过F1到F12含药继代,F13到F18无药继代培养后,除个别菌株外,亢性倍数基本都小于2。六种药剂诱导出的菌株抗药性并个能十分稳定的遗传卜云。5、通过在相同条件下对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菌株间菌丝生长的速率和致病力差异不大,产孢量差异较大。原始菌株的三个生物学特性全部强于抗药突变菌株。6、对六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抗药性风险评估,咪鲜胺的室内抗药性风险很低,多菌灵的室内抗药性风险较高,其它药剂抗药性风险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