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犯罪刑事政策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urongy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关于行贿犯罪治理的效果不甚理想,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贿赂犯罪现状。之前理论界研究行贿犯罪的治理,大多是从行贿犯罪的立法层面进行探讨,将行贿犯罪的惩治限定在刑事法律的范围内,而忽视了行贿犯罪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行贿犯罪的刑事立法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需要上升到刑事政策层面来审视行贿犯罪问题,通过刑事政策发挥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治理行贿腐败。本文介绍了刑事政策的含义和学界分歧,认为对行贿犯罪刑事政策应作广义理解。然后回顾和总结了我国行贿犯罪刑事政策的形成过程,介绍了我国行贿犯罪刑事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行贿犯罪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再次通过对行贿犯罪刑事政策治理理念、政策执行、立法规定、司法现状等方面的检讨,指出了行贿犯罪刑事政策理念落后,立法"厉而不严",司法"不严不厉"、社会综合治理不够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了当前我国惩治行贿腐败不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修正行贿犯罪刑事政策的具体设想,认为要更新行贿犯罪刑事政策理念,以有限容忍的态度,正确理解和适用行贿犯罪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完善行贿犯罪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完善行贿犯罪刑事立法,提高行贿犯罪的查处率,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行贿犯罪刑事政策体系,以期能对有效治理和遏制行贿犯罪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明代达到了顶峰时期。它继承了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许多设计,同时又对前朝的科举选官制度进行完善和发展。在明代统治阶级“举贤任才、立国之本”的人才观
特别减轻制度对实现罪刑均衡与量刑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该制度在司法适用中的运行状态并未如预想般顺利,呈现被虚置的困境。因此开展破除特别减轻制度司法运行障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