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指标,研究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提高褐土土壤肥力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位于山西省寿阳县褐土区域的两个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施肥下褐土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并且对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一)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可以增加褐土脲酶活性,抑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和高量单施有机肥相较于氮磷化肥配施对于褐土中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更为显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可以增加蔗糖酶的含量。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均可以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二)长期施肥下,土壤中相对丰度比较高的细菌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均有影响,但是随着氮磷化肥配施的量的增加,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的提高呈降低趋势;N3P2M3、N4P2M2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的提高作用较好。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土壤细菌影响都有提高作用,秸秆过腹还田对褐土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的提高最大。(三)长期施肥下,在土壤中相对丰度比较高的真菌菌门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球囊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虫门(Cercozo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均有影响,随着氮磷化肥配施的量的增加,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的提高呈降低趋势;N3P2M3、N4P2M2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提高作用较好。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土壤真菌影响都有提高作用,秸秆过腹还田对褐土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的提高最大。(四)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下,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显著;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显著;被子植物门、球囊霉门、虫门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变形菌门、浮霉菌门、拟杆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与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显著相关;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球囊霉门均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被子植物门与三个酶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