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艺术中的女性特色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乐坛上,小提琴是一件普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作品数最多、演奏者最强的外来乐器之一。这件具有优美音色的弦乐器,在中国遇到了与她的优美音色相切合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调,因此迅速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器乐品种。在我国,她的发展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随着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示了独特的风姿。在它的风姿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那些带有女性特色的优美旋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旋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代表,也几乎成为中国人运用外来乐器创造中国精神的代表。随着这首旋律的传播,中国人对一件外来乐器的认同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当我们把这风靡一时的音乐现象当作一个学术话题探讨时,会同时体会到了其中含有的社会性别研究的主题。社会性别学虽然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但它的独特视角迅速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把这一新的学术理念引入到音乐学的研究中,将启发我们重新看待中国小提琴音乐这个老话题。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认识到女性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开始试图在不同领域进行女性主义的表述。本文就是通过近代音乐史不同时期中直接以女性题材为内容的小提琴作品,审视中国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发展历程。 本文结合中国作曲家们利用小提琴的音色和长于抒情的特质演绎的女性形象,探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音乐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扭曲。文中列举的作品多为大家熟知,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也已不少,但笔者希望从社会性别研究这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几乎都已被前代学者分析过的“旧作”,从一个未曾被关注的角度,学开新境。把一件乐器以及作品分析与女性主义结合,不仅让人们了解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史,还看到了这件乐器在女性解放的历史潮流中扮演的超越了音乐范畴的角色。
其他文献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滚齿加工常会产生较多端面毛刺 ,采用传统的手工去毛刺方法工作效率低 ,费时费力。本文介绍一种可在滚齿加工的同时去除端面毛刺的简易机构。  1 结构原理该机构采用自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处在转折点的中国,人民群众对内要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对外要承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群众的生活苦不堪言。面对这样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极
期刊
电视,20世纪人类最奇妙的发明,也是深刻改变了人类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的发明,它将人类推入到了影像主导的时代。从此,时间的意义开始改变,而人类也开始了和时间、生命达成新型关系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