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溃疡病是由地毯草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citri subsp.citri,Xcc)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检疫病害,是柑橘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柑橘溃疡病已在广西的部分柑橘种植区发生为害。生物防治是目前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方向,生产实际中化学药剂的施用也必不可少。因此,本文开展了柑橘溃疡病菌的拮抗细菌筛选和化学防治试验,为生产上有效防治柑橘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4株对柑橘溃疡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J1、KC、T1和T2,其中菌株J1、KC为本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液平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20mm、21.00mm、14.30mm、16.20mm。在离体防治试验中,4株菌株对柑橘溃疡病的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 88.89%、83.33%、66.67%和 61.11%。通过 16S rRNA、gyrA、gyrB、purH基因的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测定,鉴定菌株T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T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T1、T2均可以利用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醇、甘露糖、乳糖、山梨糖、棉籽糖、麦芽糖、蜜二糖、鼠李糖等作为碳源。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10%微力多铜可溶性颗粒剂对柑橘溃疡病菌没有毒力作用,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7.5%氢氧化铜悬浮剂、30%络氨铜水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柑橘溃疡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 572.33μg/mL、819.16μg/mL、1442.55μg/mL 和 0.47μg/mL,根据 EC50值分析,0.3%四霉素水剂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在离体防治试验中,10%微力多铜可溶性颗粒剂12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37.5%氢氧化铜悬浮剂600倍液、30%络氨铜水剂750倍液和0.3%四霉素水剂9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的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4.44%、72.22%、88.89%和88.89%。在田间药效试验中,5种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在20%至4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