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时代留下的工业遗产,占据城市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大多呈废弃、破败的状态,严重影响城市整体面貌。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国家便针对工业遗产的价值开展工业保护,而我国由于建国后还经历一段较长的工业发展期,对工业遗产的认识相对薄弱,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也起步较晚。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我国的工业产业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与此同时,我国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已有一定成果,我国对工业遗产保护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青岛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经历过德占、日占两个殖民统治时期,建国前的工业发展便已初具规模,如今留下大批量的工业遗产,并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然而目前对于青岛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以散点保护为主,部分工业遗产进行更新改造后成效不一,同时仍有大批量的工业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研究。《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明确“表示深入挖掘并保护胶济铁路线路分布的工业遗产,形成胶州湾东岸工业遗产展示带”,这也体现出对青岛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整体开发的决心和态度。本文将青岛工业遗产作为研究主体,引入遗产廊道模式概念,探索青岛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更新策略。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详细探究青岛工业遗产面临的问题。并且对国内外遗产廊道模式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于青岛工业遗产保护的适用性。第二部分,对青岛工业遗产自身特征及再利用价值进行总结归纳,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第三部分,基于遗产廊道模式,对青岛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更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制定保护更新目标与原则,提出遗产廊道的活化策略,制定整体性保护措施,重要遗产点保护更新方法,以及对政府职能的相关建议等。综上所述,本文期望通过遗产廊道模式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业遗产保护策略,解决青岛工业遗产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其他地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有广泛参考价值的保护更新思维方式、理念、原则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