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提高番茄对灰霉病抗性的生理机理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引起的一种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褪黑素(Melatonin,MT)具有抗氧化的性质,可以清除有机体内的活性氧和活性氮自由基,从而抵御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增强植物抗逆性。但褪黑素增强番茄灰霉病抗性的机理尚不清晰。本文研究了MT提高番茄灰霉病抗性的生理机理,分析了茉莉酸(JA)在MT提高抗灰霉病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褪黑素浓度的筛选褪黑素对番茄灰霉病菌有直接抑制作用,随MT浓度的升高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浓度外源MT预处理番茄植株,随褪黑素浓度的升高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降低。MT浓度为100μmol·L-1时番茄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200、600、800μmol·L-1时无显著差异。因此,选用褪黑素浓度100μmol·L-1开展生理机理分析。2.外源褪黑素通过调控JA合成进而降低活性氧产生活体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接种灰霉病导致了番茄叶片中H2O2与O2-的过量累积,而外源喷施MT可有效降低灰霉病害胁迫下番茄叶片H2O2与O2-的积累。与只接种番茄灰霉病原菌(B)处理相比,外源MT预处理植株再接种番茄灰霉病菌(MT+B)的番茄叶片中H2O2、O2-、MDA的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7.63%、29.27%和28.71%,表明MT能减少活性氧的过度积累从而缓解细胞膜过氧化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性。外源MT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JA、12-OPDA、JA-ILE含量。与只接种灰霉病菌相比,MT+B处理CAT、SOD、POD活性和JA、12-OPDA、JA-ILE分别提高了30.36%、38.94%、34.51%和46.12%、88.46%、54.92%。只接种灰霉病菌处理和MT+B处理的SA含量无显著差异。3.外源褪黑素通过调控次生代谢进而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植株肉桂醇脱氢酶(CAD)、多酚氧化酶(PPO)、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咖啡酸过氧化物酶(CA-POD)和绿原酸过氧化物酶(CGA-POD)等次生代谢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MT处理CAD、PPO、PAL、G-POD、CA-POD和CGA-POD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38.69%、90.45%、77.42%、148.42%、134.38%、27.68%。与只接种灰霉病处理相比,MT+B处理CAD、PPO、PAL、G-POD、CA-POD和CGA-POD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6.24%、55.77%、49.85%、118.49%、144.44%和34.38%。同时,MT显著提高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莽草酸脱氢酶(SKDH)活性。与对照相比,MT处理SKDH和G6PDH的活性提高了46.19%、88.49%,差异显著。与只接种灰霉病处理相比,MT+B处理SKDH和G6PDH的活性提高了86.22%和52.63%。外源褪黑素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对照相比,MT处理分别提高了64.32%、72.32%、160.40%和19.57%。与只接种灰霉病处理相比,MT+B处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提高了82.82%、137.19%、285.37%和19.16%。4.褪黑素在茉莉酸上游调控对灰霉病的抗性MT、JA均提高了番茄对番茄灰霉病的抗性,显著降低了因接种灰霉病导致的番茄叶片细胞死亡。与只接种灰霉病菌(B)相比,MT预处理番茄植株Fv/Fm显著提高。与只接种灰霉病菌处理相比,预喷施外源MT再接种灰霉病菌处理LOXD、OPR1、COI1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81倍、1.67倍、1.81倍,但JA+B处理对褪黑素合成相关基因ASMT、COMT、SNAT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外源MT处理提高了番茄体内JA、MT的含量,但外源茉莉酸处理对番茄体内MT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外源褪黑素诱导了番茄体内LOXD、OPR1、COI1的表达量上调,但外源茉莉酸对ASMT、COMT、SNAT表达无影响。这表明明褪黑素能调节植株体内茉莉酸的产生,且在茉莉酸的上游起作用,从而诱导植株对番茄灰霉病菌产生抗性。
其他文献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和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引起的大豆胞囊线虫病分别是小麦和大豆上的重要病害。生物防治因具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为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对上述两种病害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QTH8,并开展了相关的应用价值评估和菌株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学位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总面积的30%,在此区域植物生理活动和生长特性对干旱的响应更为敏感。樟子松因其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水分胁迫可能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提早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气和土壤水分对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不同,但迄今为止,鲜见区分
学位
叶霉病是牡丹上发病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常造成牡丹生长势减弱、花色衰退、牡丹籽油产量减少等,严重影响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对于实施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paeoniae)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病害发生初期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牡丹叶霉病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牡丹叶霉病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为靶标序列,建立能够快速、简单鉴定牡丹叶霉
学位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发的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流行性病害,且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造成小麦的大量减产和品质的下降,而且染病籽粒中含有的真菌毒素,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三唑类杀菌剂丙硫菌唑具有高效、低毒、抑菌谱广、持效期长和对人畜安全的特点,且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然而,禾谷镰孢菌对丙硫菌唑的抗药性风险评估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建立了禾谷镰孢菌对丙硫菌唑的
学位
伴随着养生意识的增强,人们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和支出不断增加,对游憩的需求愈加强烈。游憩空间承载着城市的游憩功能,不仅是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因此合理布局游憩空间有助于优化城市功能、提升活力、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本文以洛阳市中心城区(老城区、涧西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和洛龙区)的游憩空间为对象,借助Arc GIS软件,运用核密度、最邻近指数和服务半径研究方法,
学位
据统计在中国,房地产整个产业链一直占据GDP很高的比重,因此房地产行业也被称作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强调房子是用来给居民生活而不是被特殊人群进行炒作盈利的,尤其在金融信贷政策持续收紧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普遍信心不足,另外在落实中央关于不同城市不同策略等多项管理调控下,房地产产业链在寻求新型发展道路上需要克服诸多困难。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去库存周期增加和居民不断降低购买欲望,造
学位
溃疡病是近年来在葡萄上新发现的枝干类病害,在我国多个葡萄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资源优势,通过离体接种绿枝的方法,对160份葡萄材料进行了溃疡病抗性鉴定,以期为葡萄溃疡病抗性育种提供科学参考。同时,测定了多菌灵、丙环唑、戊唑醇等10种不同剂型的化学药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葡萄溃疡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鉴定的160
学位
褪黑素(Melatonin,MT)在植物响应低温、干旱、重金属、盐碱胁迫和抗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调控作用。本试验以番茄为供试材料,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番茄抗氧化体系与解毒系统的影响,分析褪黑素对植物中百菌清(Chlorothalonil,CHT)残留的降解及褪黑素促进百菌清降解的作用机理,同时探讨H2O2在褪黑素促进农药降解中的调控作用,筛选可能参与褪黑素调控百菌清降解的代谢物质,为降低蔬菜农药残留提供
学位
(?)科Perlidae是(?)翅目Plecoptera较大的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亚科Perlinae隶属于(?)科Perlidae,是该科下最大的亚科,全世界共记录21属600余种,中国已知14属260余种。本文选取的西南地区包含了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和西藏五个省市自治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植被类型,使得西南地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翅目(?
学位
为缓解目前紧张的木材供需局面,强化对木材采伐剩余物的利用,以豫西地区四种常见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br evipetiol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槲栎(Quercus aliena)为对象,研究了树枝和树根木材的解剖学特性、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与树干木材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