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首乌为蓼科何首乌属植物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的干燥块根,临床中常作为滋补类中药,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以及日化产品的开发。近年来,中药材的需求量呈逐步增加趋势,而药材野生资源的短缺促进了人工栽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对岭南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规范化利用,本文从何首乌药材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种苗繁育、种苗分级、施肥、栽培密度、采收时间以及干燥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何首乌药材生产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开展何首乌种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探究不同扦插方式、插条木质化程度以及插条处理方法对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影响,优选适宜的何首乌扦插繁育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方式、扦插材料以及插条处理方法对种苗成活率均有影响,硬枝插条成活率高于软枝插条,以选用硬枝插条并用黄泥浆处理竖向扦插的方法种苗成活率最高,达到48%,且种苗质量较为稳定。2.建立了何首乌种苗质量分级标准。通过测定不同来源种苗的苗高、根长、茎粗、鲜重、叶片数以及分枝数等外观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何首乌种苗进行分级,得出一级种苗:根长大于4.65 cm,单株鲜重大于2.09 g;二级种苗:根长介于4.65~2.15 cm,单株鲜重介于2.09~0.92 g;三级种苗:根长小于2.15 cm,单株鲜重小于0.92 g,各级种苗的存活率分别为76.4%、66.4%和64.5%。3.探究不同施肥和栽培密度对何首乌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施肥试验设计不同水平有机肥、复合肥单施和不同比例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密度试验设计了高(40×8 cm)、中(60×15 cm)和低(80×20 cm)三种不同垄宽和株距的栽培密度,测定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显示高比例复合肥与有机肥混施产量最高,达到1267.0 kg/667 m~2,有机肥有利于二苯乙烯苷含量的积累,复合肥有利于结合蒽醌含量的积累;栽培密度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对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小,过低密度会导致产量的下降,且不利于二苯乙烯苷与蒽醌含量的增加。4.确定了1~2年生何首乌最佳采收时间。在2019年4~12月连续采收何首乌块根样品,测定样品单株鲜重和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株鲜重呈缓慢增加后降低趋势,9月份最高达到240.09 g/株,二苯乙烯苷与结合蒽醌含量均于10月份达到峰值分别为63.18 mg/g和3.206mg/g,游离蒽醌含量于11月份达到峰值为0.748 mg/g,醇溶浸出物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分以10月份最高,可作为何首乌最佳采收时间。5.优选出适宜的何首乌药材产地干燥方法。设计9种不同何首乌块根干燥处理方法,考察不同样品的外观性状及干燥时间,基于层次分析和熵权TOPSIS两种方法对药材内在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热风干燥样品外观颜色与阴干、晒干等干燥方法有较大差异,热风干燥样品二苯乙烯苷与结合蒽醌含量高于阴干和晒干,醇溶浸出物含量低于阴干和晒干,两种综合评价模型均以晒后50℃热风干燥评分最高,且晾晒程度以晒半干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