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非常广阔的陆架边缘海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有机碳埋藏通量,是陆海相互作用强烈的地带,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由边缘海发育而形成的泥质区保存着大量的古环境信息。通过对我国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机物的分析测定,可以为古植被、古气候的重建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大的地球化学意义。本文以木质素各参数为主要指标,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南黄海中部泥质区A01柱状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的来源和降解情况,初步分析了其环境指示作用,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和认识:(1)A01柱状样中木质素的含量∑8变化范围是0.01~0.31 mg/10gds,平均值是0.11 mg/10gds,整体上呈现出先稳定后减小再稳定波动,然后又减小最后较大幅度波动的变化趋势。具体变化区间为:0~-25cm段,∑8较高且稳定:-25--75cm段,∑8呈现减小趋势;-75cm~-150cm之间,∑8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波动趋势;-175cm-~-200cm段,∑8出现一个低值区;-200cm以下,∑8呈现出幅度较大波动。整体来说,-75cm以上部分木质素的含量较下半段偏高,这是由于近1700a B.P.以来整体处于冬季风减弱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是导致-75cm以上部分木质素含量明显增强的主要原因。木质素经碱性氧化铜氧化之后产:生的各系列单体(S、V、C和P)与木质素酚类总量(TLP)的线性相关系数依次为0.84、0.63、0.54和0.88,其中P系列单体与TLP之间线性相关性系数最高,表明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几乎全部来自木质素的氧化分解。(2)A01柱样中SN的变化范围是0.45-2.69,平均值1.21;C/V变化范围为0.02~1.57,平均值为0.41。整体上指示A01柱状样中木质素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草本组织,但木本组织也有一定贡献。由S/V对C/V作图,可知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几乎全部来源于被子植物草本组织,但在个别层次上有木本组织的贡献,几乎没有裸子植物来源,与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期间植被一直以草原植被为主的结果一致。0--20cm段,S/V和C/V均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S/V在-20~-80cm段以1.0为中值线波动,在-80~-120cm段,S/V值以1.25为中值线波动。-175~-225cm阶段,S/V和C/V波动很大。全新世期间较大的气候变化对陆源植被的影响可能是导致S/V和C/V波动较大的原因。(3)A01柱样中木质素参数Pon/P值基本上在0.03~0.2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10,整体上呈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从现代到全新世中期,维管束植物在陆源有机物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0~-110cm段,Pon/P以0.075为中值线波动:-110~-155cm段,Pon/P以0.09为中值线波动;-155~-175cm段,Pon/P 出现一个高值区;-175~-225cm段,Pon/P值波动很大,随后在0.15附近波动。(4) (Ad/Al)v的变化范围为0.02~1.49,平均值为0.36; (Ad/Al)s的变化范围为0.10~3.87,平均值为1.51。 (Ad/Al)s和(Ad/Al)v分析表明沉积物中木质素经历了中等及以上程度的氧化降解。(Ad/Al)v与(Ad/Al)s相关性较差。(Ad/Al)v与(Ad/Al)s整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没有显著增大,说明木质素在沉积物中被埋藏后受进一步氧化降解的影响很小。P/(V+S)变化范围为0.17~1.90,平均值为0.93,表明A01柱样中木质素发生了较高程度的去甲基/去甲氧基降解。(Ad/Al)v与C/V的相关性较差(R2=0.004),表明氧化降解对C/V的变化并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