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攻角细长体侧向力主动控制技术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飞行器大攻角飞行遭遇复杂侧向力与力矩时产生的幻影侧滑现象为研究背景,以尖拱形细长旋成体模型作为实验对象,设计了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在南航低湍流度风洞进行的模型测力实验,详细地研究了该技术作用下细长旋成体侧向力攻角变化规律,加深了对细长旋成体背风区不对称涡系的空间结构以及涡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从非对称流动形成的原因着手,比较了不同扰动类型的细长旋成体大攻角侧向力特性,解释了来流小扰动和前体头尖部的细微不对称对非对称背涡与侧向力作用规律,进一步阐明了模型背风区为双稳态流动时模型侧向力迟滞环形成机制,加深理解了“扰动组合”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了非对称背涡扰动的主动控制技术,设计了自主消除侧向力的闭环控制系统,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监视模型背部压力传感器的侧向力变化信号,及时跟踪分析侧向力变化趋势,并自动施加扰动作用,强迫非对称背涡转变为对称的涡结构。测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主动控制技术在细长旋成体侧向力产生的大攻角范围内都可以有效的消除侧向力。
其他文献
重点介绍波浪传感器在3m浮标上的应用。分别介绍了SZF型波浪传感器及3m浮标体的技术指标,了设计技术路线,3m浮标和波浪浮标的海上比测。通过波浪比测数据分析,得出3m浮标和SZF型波浪浮标的最大波高及周期、平均波高及周期、1/10波高及周期、1/3波高及周期和浪向等波浪特征值一致性好,表明SZF型波浪传感器在圆台型的3m浮标体上使用能满足测波技术指标的要求,可以达到设计技术指标。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又称为非接触式感应耦合功率传输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简称ICPT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能传输技术,由于其可以极大提高用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灵活性,并能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而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供电的非接触特性,以及近几年此项技术取得的诸多进展,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受限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此领域的研究较晚,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枢纽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密切相关,变压器状态检修策略的制定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及检修策略。首先建立了变压器状态评估信息的指标分层多级框架,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信息指标权重。然后,基于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理论,建立了变压器状态的可拓评估模型,实现了变压器状态评估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