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胃癌高发区居民血中六种元素的水平,探讨居民血中微量元素与饮食习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甘肃武威地区黄羊镇和民勤县对当地居民进行胃镜普查,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的人群作为胃癌组;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后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定为胃炎组;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个体为健康对照组。两地共有242人纳入本研究,其中胃癌组41人,胃炎组111人,健康对照组90人。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饮食及用药情况等。受检者采血液,测定血中铜(Copper Cu)、铁(Iron Fe)、锰(Manganese Mn)、硒(Selenium Se)、锌(Zinc Zn)、钠(Sodium Na)的水平。收集数据采用SAS9.3软件进行分析,对各组间差异做出对比,分析体内元素水平与胃癌发生之间是否有联系。结果:①胃癌组与胃炎组M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2.41, P<0.05),Cu、Fe、Z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7、0.37,P>0.05)。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M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29, P<0.05),Cu、Fe、Z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04、0.64,P>0.05)。胃炎组Cu、Fe、Mn, Se、Z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1.16、0.93、0.40、0.34,P>0.05)。②纳入本研究的对象来自黄羊镇和民勤县,对这两地居民全血中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Cu、Mn、Se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59、2.76,P<0.05);Fe、Zn元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0.56,P>0.05)。③纳入研究的三个研究组胃癌组、胃炎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血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0.61、0.42,P>0.05)。纳入本研究的对象来自黄羊镇和民勤县,对这两地居民全血中Na元素水平进行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结论:胃恶性肿瘤个体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胃炎个体相比发生变化,与健康人群相比也发生了改变,胃恶性肿瘤高发区不同地方人血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很大不同,研究对象血中Na元素水平在各研究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地方人群血液中Na含量也无明显差异,说明饮食习惯会对机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产生影响,而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