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间劳动力配置比例的决定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政策的主线,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经济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求劳动力要素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要求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就业容纳能力。但当前衡量服务业就业容纳能力的核算存在诸多困难,本文提出用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衡量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即服务业在给定资本投入下实现的潜在最优产出,来衡量其潜在发展程度,且用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的占比研究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本文在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测算基础上分析行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决定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待验证的理论假说,建立实证模型。核心解释变量测算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采用成本函数法,测算出中国30个省份2002-2014年的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全国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在扩张,从2002年的37,301.3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79,642.5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85%。但各省在绝对发展空间及其增速方面存在差异,绝大多数省份2014年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是2002年的3-6倍之间,且个别省份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增速放缓甚至下降,例如从2012年到2014年,上海从6,538.27亿元大幅下降到5,457.96亿元,江西、河南、北京和甘肃均是先降后升。实证模型方面,本文分别以服务业与工业从业人数的比重,服务业与重工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衡量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劳动力配置,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基于测算结果,以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分别衡量其发展的"绝对空间",并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劳动力素质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逐步添加控制变量依次控制各省的服务业贡献水平差异、经济外向程度差异、要素禀赋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政府规模差异以及东中西区域差异;进一步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研究证实,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潜在供给规模增长的确会提高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重工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比例。各省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上升1%,将会促进服务业对制造业从业人数比例上升0.10%-0.37%,服务业对重工业从业人数比例上升0.08%-0.27%,充分说明服务业潜在供给规模增长对吸引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产生正向影响。在政策启示层面,本文基于实证分析,重点提出三方面的政策启示,包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服务业的精准投资,注重提高生产服务业投资质量,以及根据"相对空间"划分三类省份提出差异化的政策推进路径,有效推动劳动力要素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实现劳动力配置优化。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化后期。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表明,在大众化后期,就学形态出现了非传统的成人学生入学率持续增长,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传统学生,很多学生反复入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实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安全关键的行业。在这些实时系统中,任务的时间确定性尤为重要。如何
文化即一种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载体,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直接体现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面貌,有塑造人,培育人的功能,形成民族性格塑造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
破坏生产经营罪从旧刑法中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一章调整到现行刑法侵犯财产罪一章,由此带来保护法益从“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调整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及财
为了统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标准和顺应万物互联的大潮,人们提出了将传感器网络IP化,这样不但能够统一不同传感器网络之间的协议标准,还能让传感器网络直接接入公网,一举两
乘法器作为CPU(中央处理器)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耗的功耗在整个电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对其进行低功耗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乘法器大多由加法器阵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迅速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的综合性能指标逐渐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芯片单位面积的集成度飞速提升,
随着我国艺术院校的不断增加,社会对艺术专业的需求量也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在此背景之下,涌现出大批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这种现象有利于为我国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是指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评定、使用及验收等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专项资金需求方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
文章梳理了中国移民入户城镇的资源禀赋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综合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劳务移民的入户问题,并以“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