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酸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黏膜表面,是构成菌群的重要细菌。但乳酸杆菌在体内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炎组、肠化组和胃癌组胃黏膜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及种类分布,分析胃黏膜乳酸杆菌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分析乳酸杆菌与致癌相关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菌群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胃黏膜乳酸杆菌在胃癌癌变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1)收集160例患者(包括71例胃炎、44例肠化和45例胃癌)的胃窦黏膜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测Hp,进行胃黏膜乳酸杆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DNA,PCR扩增16s r RNA基因片段,PCR产物测序,16s r RNA鉴定细菌种类,测定不同疾病胃黏膜中乳酸杆菌的种类分布和阳性率。(2)收集13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测Hp,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应用荧光定量PCR对胃黏膜乳酸杆菌和总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从16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乳酸杆菌63株,分属11种乳酸杆菌。其中L.mucosae,L.crispatus和L.oris首次从人体胃黏膜中分离获得。胃癌患者胃黏膜中乳酸杆菌种类达9种,明显多于胃炎患者和肠化患者。(2)160例患者中62例胃黏膜组织中乳酸杆菌阳性,平均阳性率为38.4%;胃炎组、肠化组和胃癌组乳酸杆菌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分别为24.7%(18/71)、38.6%(17/44)和60.0%(27/45),胃癌患者乳酸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组和肠化组(P<0.05)。(3)160例患者中,63例患者Hp阳性(39.4%)。尽管Hp感染者乳酸杆菌阳性率(43.8%)高于Hp未感染者(3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13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基因组DNA进行荧光定量PCR,130例患者胃黏膜总细菌数(Log)的平均值为7.63±0.70,即胃黏膜总细菌数约为4.27×107个拷贝/μg胃黏膜DNA;乳酸杆菌阳性者和阴性者胃黏膜总细菌数(Lo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细菌数(Log)与胃黏膜总细菌数(Log)无显著相关性(P>0.05)。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乳酸杆菌检出率和乳酸杆菌数(Lo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mucosae,L.crispatus和L.oris首次从人体胃黏膜中分离获得。(2)胃癌患者胃黏膜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和种类均明显高于胃炎组和肠化组,表明部分乳酸杆菌可能是胃癌的风险因子。(3)乳酸杆菌的存在对Hp感染及胃黏膜菌群无显著影响,提示乳酸杆菌不能通过干预Hp感染和菌群来调控胃癌的发生。临床上应用乳酸杆菌治疗Hp感染的疗效有待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