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所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赢取市场竞争、国家赢取世界竞争的关键均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专利的研发、流动与转化。专利权已成为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关键权利,但专利权的排他性与产学研合作的共享性、合作性存在一定冲突,致使创新主体针对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纠纷不断,严重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持续发展。由此可知,要使产学研合作稳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当务之急是完善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法律制度。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综合法与比较研究法,通过搜集分析国内外有关产学研合作中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文献资料,对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及美、日、德三国的相关立法进行了深入了解,梳理归纳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及其具体规定,并比较研究了我国与美、日、德三国的立法差异,以期对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中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法律制度有所裨益。本文在进行相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以现行立法为框架,以利用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合作主体间的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为主线,分别剖析了三种情况下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具体规定,总结归纳出立法体系不健全、归属认定模糊、利益激励机制不到位三个主要缺陷。同时,对美、日、德三国的相关立法进行了分析,以汲取其有益经验。最后,为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中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望能有效解决产学研合作中专利权归属不明、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提高合作创新效率,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