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腌马鲛鱼脂质源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腌马鲛鱼具有独特“咸香”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采用优化工艺(4%食盐,4℃下腌制5 h,16℃下风干5 d)制作干腌马鲛鱼,确定了关键脂肪酸和关键风味物。通过添加绿原酸(CG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马鲛鱼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来探究自动氧化和LOX酶促氧化在脂质氧化中的作用。模拟了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C20:5)、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这7种脂肪酸的脂质氧化,初步探究了脂肪源风味的形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对干腌马鲛鱼加工过程中脂质分布、磷脂组成、脂肪酸组成、内源酶活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中性脂和磷脂是干腌马鲛鱼中主要的脂质,分别占总脂的47.39%-52.84%、34.26%-40.69%;磷脂由脑磷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溶血脑磷脂(Lysocephalin,LPE)、丝氨酸磷脂(Phosphatidylserines,PS)、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LPC)等组成,以PC、PE和PS为主,加工过程中PC和PE的降解程度最大;中性脂脂肪酸总含量为163.98-266.11μg/g,磷脂脂肪酸总含量为80.48-118.90μg/g,磷脂PUFA占比42.19%-49.49%,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积累,可能来源于PE和PC的降解;总脂脂肪酸中C16:0、C16:1、C18:0、C18:1n9c、C18:2n6c、C20:4、C22:6n3是关键脂肪酸;LOX在加工过程中均保持较高酶活力,可能为形成干腌马鲛鱼风味的关键酶;(Z)-4-葵烯醛、1-辛烯-3-醇、2-十一烷酮、庚醇、葵醛、己醛、庚醛、壬醛、三甲胺、辛醛、3-甲基丁醛为干腌马鲛鱼的关键风味物质。2.为探究自动氧化和LOX酶促氧化在脂质氧化中的作用,研究了抑制LOX活力组、抑制自动氧化组、添加外源LOX组对脂质氧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丙二醛值)、LOX酶活力、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LOX活力组、抑制自动氧化组均能一定程度抑制干腌马鲛鱼的脂质氧化和降低LOX酶的活性,添加外源LOX可以促进脂质氧化和提高LOX酶活力;抑制自动氧化组在腌制阶段起能抑制脂肪酸积累,抑制LOX活力组在风干阶段能抑制脂肪酸积累,关键脂肪酸在对照组和添加外源LOX组中积累量较大;抑制LOX活力组、抑制自动氧化组的关键风味物质总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0%-14%、4%-7%,均抑制了干腌马鲛鱼关键风味物质的生成,LOX酶活力受到抑制对关键风味物质生成影响更大。3.为进一步探讨干腌马鲛鱼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利用纯化后的马鲛鱼LOX,模拟C16:0、C18:0、C18:1n9c、C18:2n6c、C20:4、C20:5、C22:6n3的LOX酶促氧化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初步探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结果表明,LOX最适贮藏时间为1-2 d,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0,最适底物为花生四烯酸;经一系列纯化后LOX纯化倍数达4.10,分子量大约在95 k Da;C18:1n9c、C18:2n6c作为底物时得到的醛类物质最为丰富,C16:0、C18:0、C18:1n9c、C18:2n6c、C20:4氧化降解产物中均有干腌马鲛鱼的关键风味物质,庚醛可在C18:0、C18:1n9c中由自氧化和LOX酶促氧化产生,C16:0、C18:2n6在LOX催化下也可生成庚醛,C18:1n9c、C18:2n6c中由自氧化和LOX酶促氧化可产生壬醛;通过KEGG和Metacyc数据库查询发现C18:2n6c是反-2-辛烯-1-醇、1-辛烯-3醇、2,4-癸二烯醛、己醛、庚醛、庚醇的前体物,C18:1n9c可降解生成壬醛、辛醛、癸醛、2-癸醛、庚醛、癸醇,3,6-壬二烯醛、3-己醛是C18:3n3的主要降解产物;1-戊烯-3-醇可由EPA氧化降解产生,庚醛可由DHA氧化降解生成。
其他文献
干腌马鲛鱼是传统的干腌鱼制品,以其独特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由于高盐的腌制,使得干腌马鲛鱼存在不利于消费者健康的风险,因此多种减盐技术被用于干腌肉制品的工艺改良,其中利用乳酸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提高低盐干腌马鲛鱼产品的品质,同时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对干腌马鲛鱼的工艺改良与滋味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据报道,微生物主要通过促进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生成呈味肽与呈
学位
2022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2年第3号)——“关于批准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告”,正式批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名称为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文称“新标准”)代替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文称“旧标准”),新标准于2023年
期刊
电池作为一类储能器件,如传统的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在电子、医疗以及控制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探索如何提升电池的容量、充放电功率和使用寿命一直是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器件或系统正快速地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当前,科学研究已从以传统的宏观系统为主体转向以微纳甚至更小的分子原子的微观量子层面。同时,在实验上已实现对分子、原子甚至单光子系统的有效操控。在此背景下,探
学位
贝莱斯芽孢杆菌是一种常用的生防菌,能有效抑制多种病原细菌和真菌。本论文在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zk1滤液抑菌效果的基础上,提取脂肽类抑菌物质并通过LC-MS对其进行鉴定,通过观察细胞结构、分析相关生化指标,推测脂肽类抑菌物质在细胞水平的抑菌机理,最后基于GC-MS和LC-MS双平台技术对经脂肽类物质处理后的胶孢炭疽菌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比较对照组和处理组菌丝中显著变化的代谢物,映射到相关的代谢通路
学位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以农药残留为主的安全危害因素仍然难以控制,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仍未完善,以零散种植为主的生产行为仍需进一步规范,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控制措施未能有效落实。本文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在
学位
豉香型白酒传统制曲存在人工成本较大、制曲过程不可控等问题制约了豉香型白酒行业发展。机械化制曲是替代传统制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机械制曲所酿造的产品与传统制曲酿造产品存在一定差距,其具体原因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论文对豉香型白酒传统制曲和机械制曲制作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制曲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制曲过程中两者在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
学位
杨梅作为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之一,其口感酸甜、风味独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产业每年的销售规模巨大,利润丰厚。然而不同成熟度的杨梅品质不一,能否选择合适的果实成熟度直接影响到后续杨梅的产销以及贮藏工作的进行,而且杨梅果实缺少果皮的保护,采收后极易受到机械性损伤以及微生物的侵蚀,从而导致果实的迅速腐败,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保鲜手段来延长其贮藏期。为了探究杨梅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和高效的物理保鲜方法,提高
学位
柚子幼果包括生理落果和人工疏果,含有多糖等营养物质且年产量大,但该落果资源容易被人忽视而造成资源浪费。多糖是其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免疫和保肝活性等多种活性。为弥补化学性药物毒副作用大和疗效差等缺点,研制绿色、安全、高效的肝保护药物,是防治肝损伤、降低肝损害的主要途径。因此,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和凝胶柱层析,从柚子幼果中得到单一的多糖组分YZW-A,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利用过氧化氢
学位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过去的创造,还关乎人类未来的发展,它见证了一个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博物馆作为保护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的路径之一,引入博物馆模式是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形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潮安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振兴都有着紧密地联系。在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凤凰单丛茶农业文化遗产在博物馆化中的文化、经济、生态等多重价值。本文以农业多功能性
学位
目前我国的豆乳发酵剂选择面不宽,一般使用的牛乳发酵剂在豆乳环境中适应性差,营养利用率低,且缺乏自研豆乳发酵剂。本文利用分离自豆制品加工副产物的解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L6发酵豆乳,对解淀粉乳杆菌L6在豆乳营养环境中的适应性机制,以及该发酵豆乳的体外发酵益生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L.amylolyticus L6接种于豆乳2 h后开始生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