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广东巡抚研究(1840-1905)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是晚清时期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广东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广东巡抚这一群体在出身结构与任离职方面呈现出正途出身者多、任期较短等与时代相联系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抚对地方社会治理政策的延续性。闱姓、械斗、盗匪是近代广东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巡抚执广东地方最高行政权柄,他们对闱姓的态度在严禁、弛禁间摇摆不定,影响着清廷对闱姓的政策;他们对械斗的治理经历了由忽视到重视的转变过程;他们采用编查保甲、团练淸乡等办法严厉打击盗匪,维护了地方社会稳定。由于广东地理位置重要,清政府在这里督抚并设是制衡地方权力的手段。从乾隆年间开始的广州督抚同城使督抚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影响了地方的办事效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巡抚最终被裁撤,裁撤的曲折过程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督抚、满汉、派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旧制度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近代政治改革精简机构的难度。
其他文献
日用类书是宋元明清时期在地方社会广泛流传的一种书籍,这类书籍里所辑录的内容丰富,词状文书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词状文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