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光栅纳米颗粒结构的耦合及传感灵敏度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小尺寸的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和具有独特光学性能的超材料的结合使得对光的控制和操纵成为可能。当前,拥有局部电场增强特性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谐振器已在生物化学光电传感器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具有等离子体特性的传统纳米结构存在着无法避免的高损耗、强色散的不足,会导致光谱中带宽过宽,进一步地削弱了传感器的性能。因此,如何设计并通过优化具体参数获得低损耗且能够有效调控共振波长的等离激元结构,使其在具有较好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和电磁响应现象的同时,兼备结构体积小、易于集成的特点,并且拥有更好地加强局部电场增强现象、降低光传播损耗和克服光的衍射极限的优点,从而实现在光学电路的高度集成,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金属纳米结构在光波段上支持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可以由结构的各项参数(尺寸、材料、形状)以及环境控制。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多个金方形纳米颗粒与金纳米棒组成的类光栅纳米颗粒结构的共振机理及传感特性,并借助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软件进行验证。首先,我们研究了类光栅纳米颗粒结构在不同尺寸下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与相同长度的金纳米棒相比,其面形状因子小,共振波长、传感灵敏度与品质因数高。其次,我们研究了金方形纳米颗粒与金纳米棒有一定缝隙时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发现随着缝隙增大,其共振波长蓝移,可实现共振波长的调谐。最后,我们研究了不同排列方式下的类光栅纳米颗粒二聚体结构,发现可以通过耦合距离实现共振波长调谐,同时也可实现更高的传感灵敏度,用来表征其传感性能和滤波属性,更好地应用于探索检测传感方面。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大力开发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逐步成熟,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逐渐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以及孤立远方负荷供电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获得了普遍关
高强铝合金板材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以及冲击性能好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然而,高强铝板的成形性能较差,冲压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破裂缺陷,限
负热膨胀材料近年来快速发展,其在电子、医疗、通信、航天等高精尖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其中磁性相变负热膨胀合金由于其较大的负热膨胀效应以及良好导热导电性能而得到了广泛关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枯竭,国内外岩石工程均向岩体深部发展,在深部高地应力条件下,广泛存在于煤矿山和非煤矿山、隧洞、边坡等众多工程中的脆性岩体破坏导致的诸多特殊工程灾害(如岩爆、冲击地压等)表现更为突出,给工程设计、施工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更严重威胁了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巷道或隧洞等均已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但围岩失稳灾害依然频现,同时支护措施下的围岩失稳破坏具有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特点往往让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桥因其结构形式简单,受力明确的特点在一般跨路和跨河流的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和构件会产生相应的破坏,因此对连
作物秸秆还田作为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重要措施,可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减少氮肥损失。秸秆分解后不仅可以提供碳源,也可以作为潜在氮源参与土壤-植物系统的养分循环。
钛合金TC4作为一种新型金属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凭借其良好的性能取代钢等传统材料,达到减重、节能、减材等目的。目前国内热电池壳体材料依然选
本课题以欠驱动水面船舶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到无人驾驶船舶系统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更易受到外界干扰及更高的技术要求,结合船舶轨迹跟踪控制的研究进展,引入了无人驾驶的环境,将原有的滑模控制方法和RBF神经网络算法进一步改进,使之能够适应无人船舶的航行环境。具体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无人驾驶船舶数学模型的建立。考虑到无人驾驶船舶形状与传统船舶的差异,引入了含有非对角项的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同时采用坐标变
离散傅里叶变换是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常用的方法,异步采样下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分析谐波时离散频谱将出现频谱泄露与栅栏效应,降低谐波参数的检测精度。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加窗差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微纳米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和金属连接线;特殊功能材料中的超硬材料、脆性材料、多孔材料;摩擦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