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工伤、塌方等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展,这些活动的增加,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因此会上升,所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脊髓修复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细胞移植、脊髓移植研究,如将雪旺氏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少突树突细胞、嗅鞘细胞、干细胞、胎儿的脊髓移植等来促进脊髓再生,修复脊髓损伤;二是基因水平上的研究,主要是抑制死亡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死亡受体及死亡配体的产生及结合来达到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脊髓细胞免于死亡;三是减少脊髓损伤区的疤痕形成,促进神经再生;四是利用生化制剂如神经生长因子及激素来保护和促进神经再生;五是利用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来促进神经再生;六是利用大网膜移植等来恢复脊髓的血运或重建脊髓的血运,七是联合利用以上各种方法来保护神经细胞不受损伤,促进受损神经细胞修复及再生。尽管以上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要完全修复受损脊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有必要继续对脊髓损伤的修复进行不懈的研究。目前国外有人利用血小板来修复动物骨折、跟腱断裂已获得成功,试验者认为血小板在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出一系列的生长因子,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而血小板的这种作用是非特异性的,此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存活,耳蜗听神经细胞的分化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血小板富含髓磷脂、ADP、生长因子等物质,当血小板被激活时,就会将它们释放出来。而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正需要这些东西。本实验是在他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有试验结果而提出的,由于血小板可以用来修复受损组织,利用血小板可不可以修复受损的脊髓呢?,本实验的设计就是为了验证血小板是否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如果血小板有此功能,那将会给临床上的患者带来很大的福音,因为血小板取材较容易,可以用自体血小板来修复脊髓损伤,而且使用也很方便。